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好事近·七月十三日夜登万花川谷望月作

标题包含
好事近·七月十三日夜登万花川谷望月作
月未到诚斋,先到万花川谷。不是诚斋无月,隔一林修竹。 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未是秋光奇绝,看十五十六。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 杨万里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绍...查看更多
在下铁头阿彪
去完善

译文
月光尚未照耀诚斋,却已光临万花川谷。并非诚斋没有月亮,只因为那片竹林阻挡了月光的降临。现在还是农历十三的夜晚,月光已经如同玉石般美丽。而最奇特的秋天美景还未到来,等到十五、十六的夜晚,景色将更加美妙绝伦。
在下铁头阿彪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诚斋:指作者自己的书斋,这里代指自己。 2. 万花川谷:地名,指花繁如海的溪谷。 3. 隔一林修竹:隔着一片茂密的竹林。 4. 如今才是十三夜:当时是农历七月十三日夜晚。 5. 秋光:秋天的风光,这里指月光。 6. 看十五十六:欣赏十五、十六的月亮。
在下铁头阿彪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的意象与结构独具匠心。开篇写月光照耀在万花川谷的美景之中,而诗人却认为月亮还未到达自己的居所——“诚斋”,这种颠倒时空的设计以空间的变换暗示了时间的推移,给人带来一种动感和紧迫感。接着,诗人解释为何觉得月亮未至诚斋,因为那里被一片茂密的竹林遮挡,这又给人以空间中的疏密变化之感。 下阕中,诗人提到今夜刚过十三,而月亮已经如美玉般明澈透亮,这显然是对月亮逐渐圆满的一个生动描绘,令人期待后续的赏月之景。结尾处,诗人告诉读者,十五、十六两天的月色并非奇绝无比,言外之意是说此时的月色就已经相当美妙。这样处理既表达出诗人对自己家乡月亮的喜爱之情,又含蓄地赞美了自然界的神奇和美好。整首词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充分展现出杨万里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在下铁头阿彪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古诗《好事近·七月十三日夜登万花川谷望月作》是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在公元1164年所创作的。这个时期,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政治相对稳定,但北方领土仍在金国统治之下,这使得诗人忧国忧民的心情越发沉重。 杨万里年轻时即有壮志,以儒家的“仁政”思想为人生宗旨,关心民生疾苦,这在当时显得尤为可贵。而这首古诗则正是他这种家国情怀的体现。在诗中,他以月为引,表达了对国家的深深忧虑和期盼。通过对月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以及对恢复故土、振兴国家的渴望。 在这首古诗的背后,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忧患意识、具有强烈民族责任感的诗人形象,这也是杨万里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所在。
在下铁头阿彪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