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寄云林
栖神之山云雨齐,雪消春水涨横溪。长松正与层楼对,高士还同独鹤栖。每见迂名嗤薄俗,绝无尘事恼清闺。燕游一月不归去,应爱竹林莺乱啼。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山中的云雾和雨水凝聚在一起,春天时积雪融化使得溪水泛滥。青松与楼阁相互映衬,高尚之士和独立的仙鹤一起栖息。在这里我看到了远离世俗的地方,没有任何繁杂的事情打扰到清净的生活。我在山中待了一个月都没有离去,这里美好的风景让我流连忘返。
去完善
释义
注释如下:
1. 次韵:按照原诗的韵律和题材进行再创作。
2. 寄云林:给元末画家倪瓒(字云林)写的诗。
3. 栖神之山:指古人求道之处,意指仙境。
4. 云雨齐:出自古代传说,表示云端降雨的景象。
5. 雪消春水涨横溪:形容春天来临,冰雪消融,溪水上涨的美景。
6. 长松:指挺拔的古松树。
7. 层楼:高楼。
8. 高士:指德行高尚之人。
9. 独鹤栖:寓意高洁的品质。
10. 迂名:古时候指迂腐的书生。
11. 嗤薄俗:嘲笑世俗的浅薄。
12. 尘事:世俗琐事。
13. 清闺:旧时指女子居住的幽静房间。
14. 燕游:畅游,形容游玩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15. 不归去:不回家。
16. 应:应该,表示猜测或推测。
17. 竹林莺乱啼:描述春天的鸟语花香。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次韵寄云林》中,张简以诗的形式表达了对山水、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他以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山中云雾缭绕的美景,以及春天溪水潺潺的生机。同时,通过对长松、高楼、高士和独鹤的刻画,传达了诗人追求清静、远离世俗纷扰的生活态度。最后,他借燕子在竹林中欢快地歌唱这一画面,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在自然美景中的愉悦心情。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韵寄云林》是南宋诗人张简创作的七言绝句。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12世纪,也就是南宋初年。在这个时期,国家政治腐败、战乱频仍,民间疾苦丛生。
张简的一生经历了从读书、科考,到为官、辞官的历程。他曾任职州县地方官员,亲眼目睹了民众的生活困苦,因此对现实社会有着深刻的体验和了解。他的诗词作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常常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情感。
在那个时代,儒家思想占据着主导地位,士人阶层热衷于修齐治平之道,渴望为国家民族做出自己的贡献。然而,由于社会的种种弊端,许多有识之士无法施展抱负,心中充满了无奈和感慨。在这种背景下,张简创作了许多反映民生疾苦和社会现实的诗篇,如《次韵寄云林》等。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