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径山值雪拥炉赋诗
雪天元自冷,何况是山中。
双径冲寒雾,千林战晚风。
室中人已定,炉内火常红。
万事皆如梦,谁知梦亦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白雪皑皑的冬天,山中的寒冷程度可见一斑。山间的小径被雾气覆盖,千林间的树叶与寒风激烈地对抗着。房间里面的人们已经安静下来,而炉火正旺,燃烧得通红。所有的事情都像梦一般虚幻,然而连梦的本质也是空洞的。
去完善
释义
1. 施枢:南宋诗人,字朝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2. 元自:原本,本来。
3. 双径:指径山双径寺。径山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有东西两径,故名。
4. 冲寒:冒着寒冷。
5. 雾:雾气。
6. 千林:泛指许多树木。
7. 战晚风:与晚风搏斗。
8. 定:安定,平静。
9. 炉内火常红:形容炉火旺盛。
10. 梦游:在梦中游历。
11. 空:虚幻,不真实。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径山时的所见所感。诗人以“雪天元自冷,何况是山中”开篇,通过对比山中和外面的寒冷环境,强调了山中的严寒。接下来,诗人以“双径冲寒雾,千林战晚风”描绘了山中风景,通过对寒冷的雾气以及风声的描述,展现了山中的景象。而“室中人已定,炉内火常红”则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围炉取暖的情景,传达了诗人在此情境中的温暖与慰藉。最后两句“万事皆如梦,谁知梦亦空”,则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万事如梦的感慨和哲思。整首诗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又流露出对人生哲理的探索,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远的思想境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施枢的这首《梦游径山值雪拥炉赋诗》创作于宋朝时期。此时正值宋朝国力繁荣,文人墨客辈出的时代。施枢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在施枢生活的时代,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这使得文人墨客们有了更多的机会去探索自然、抒发情感。与此同时,佛教在宋朝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许多文人士大夫都受到了佛教思想的影响。施枢也不例外,他的这首诗就反映了这种宗教情怀。
梦游径山值雪拥炉赋诗的创作背景是作者在梦中游览了家乡的径山寺,恰逢大雪纷飞之时,他在寺中围炉取暖,灵感迸发,写下了这首描绘梦境的诗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