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淮却寄睢阳
梁王池苑已苍然,满树斜阳极浦烟。
尽日回头看不见,两行愁泪上南船。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梁王的花园已经变得苍老,夕阳余晖洒在枝头,遥远的岸边烟雾弥漫。一整天回头看也看不到他,只能带着忧伤的泪水登上南去的船只。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还淮:从淮河返回。淮,指淮河,位于中国东部,是古代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2. 却寄:指转寄书信或物品。寄,传递,送给。
3. 睢阳:古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商丘市,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化名城之一。
4. 梁王池苑:此处可能指的是西汉梁孝王刘武的园林遗址。梁孝王曾对汉代文坛有过重要贡献,这里用来象征文化传承之地。
5. 苍然:形容草木等植物苍翠茂盛的样子。
6. 极浦:遥远的水滨。
7. 斜阳:傍晚西斜的太阳。
8. 尽日:整日。
9. 回头看不见:形容离别的场景。
10. 两行愁泪:形容离别时的悲伤之情。
11. 南船:南方的船只。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梁王池苑已苍然,满树斜阳极浦烟”开篇,描绘了一幅萧瑟而美丽的景象,既有历史沧桑感,又有一种淡淡的忧伤。接下来的“尽日回头看不见,两行愁泪上南船”则将这种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诗人无法释怀的哀愁和对过去的深深怀念。总的来说,这是一首充满深沉情感的佳作,以生动的画面和强烈的情感打动人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还淮却寄睢阳》是唐代诗人孟迟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唐玄宗天宝年间(742年-756年)。这一时期,唐朝的社会繁荣,经济、文化发展迅速,但也逐渐暴露出各种社会矛盾,如皇权衰弱、宦官专权、边疆危机等。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文人士大夫纷纷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忧虑和关切。
孟迟是唐玄宗时期的一位士人,他在京城长安生活,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有深刻的了解。在他的诗中,时常表现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在《还淮却寄睢阳》这首诗中,他表达了离开故乡淮阴来到京城,却发现自己无法适应这里的生活,思念远方的亲友和家乡的情感。同时,他也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