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兰昌宫

标题包含
兰昌宫
宫门两片掩埃尘,墙上无花草不春。 谁见当时禁中事,阿娇解佩与何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宫廷大门两侧被尘土掩盖,墙上的花朵与绿草如春天般生机盎然。谁还记得当年的宫廷生活呢?阿娇曾把她的玉佩给了何人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兰昌宫:据史书记载,汉武帝刘彻的陈皇后陈阿娇被幽禁的宫殿。 2. 宫门:指兰昌宫的大门。 3. 埃尘:尘埃,尘土。这里表示兰昌宫已被废弃,门上积满了灰尘。 4. 墙上无花草不春:意指虽然兰昌宫已被废弃,但墙上的花草依然生机勃勃,展现出春天的景象。 5. 禁中事:宫廷中的事情,这里特指陈皇后的往事。 6. 阿娇:陈皇后的名字,名阿娇。 7. 解佩:解下佩戴之物。这里指的是陈皇后曾经赠与汉武帝的一枚玉佩。 8. 何人:指接收阿娇解佩的人,即汉武帝。
去完善
赏析
《兰昌宫》是一首描绘古代宫廷生活的诗作。诗人以“宫门两片掩埃尘,墙上无花草不春”两句开篇,营造出一种静谧、孤寂的氛围。这里的“宫门两片”暗示着宫殿的荒凉破败,而“墙上无花草不春”则表明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下,墙上的花草依然生机盎然,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接下来的“谁见当时禁中事,阿娇解佩与何人”两句,诗人以汉武大帝的宠妃陈阿娇为引子,引发读者对于宫廷秘事的遐想。“阿娇解佩”出自汉代的典故,指陈阿娇因为失宠,将所佩戴的玉佩解下送给汉武帝,以此表达自己愿意放弃权力地位的决心。这里诗人用此典故来询问阿娇解佩的对象是谁,一方面表现了诗人对宫廷往事的好奇和探索,另一方面也暗示了宫廷生活背后的权力斗争和人性挣扎。 全诗通过描绘兰昌宫的荒芜景象以及陈阿娇的故事,展现了宫廷生活中的悲欢离合、权力纷争和人性挣扎,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兰昌宫》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迟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879年至911年之间,也就是唐末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正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各种社会矛盾激化,民不聊生。 孟迟在这一时期的人生际遇也十分坎坷。他本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却因战乱和宦官弄权而无法施展抱负,一生郁郁不得志。然而,他在这样的逆境中依然坚持自己的信仰和理想,以诗为伴,抒发心中的忧国忧民之情。 在《兰昌宫》这首诗中,孟迟通过描绘兰昌宫的繁华景象,讽刺了统治者的荒淫无度。同时,他也借景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这种情感与当时的社会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这首诗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历史价值。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