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郑洎
风兰舞幽香,雨叶堕寒滴。美人来不来,前山看向夕。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风轻扬,兰花舞动,散发出幽香;雨滴洒落,绿叶迎寒颤动。美丽的佳人啊,你是否会来临?我站在山前,一直朝夕阳的方向翘首以待。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郑洎:指郑州地区,是古代黄河中下游的重要城市之一,在今河南省。
2. 风兰:一种植物,此处用其象征美好的事物。
3. 舞幽香:舞动并散发出幽香的气息,形容风兰的美好。
4. 雨叶:被雨水打落的叶子,此处用以描绘自然景象。
5. 堕寒滴:寒冷的雨滴落下,形象地表现了冬天的气氛。
6. 美 人:指思念的人或对象。
7. 前山:视野中的前方山脉,这里代指远处的郑州地区。
8. 看向夕:观看日落的景色,表示时间渐晚,暗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
去完善
赏析
《怀郑洎》:本诗通过描绘风中的兰花和雨滴的叶子,展现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诗人运用生动的意象,营造出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同时,诗人以“美人来不来”一句引发读者的好奇心,使得整首诗更加引人入胜。最后一句“前山看向夕”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相聚时光的期待。整体来看,本诗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文情怀,令人回味不已。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怀郑洎》是唐代诗人孟迟的一首古诗。这首诗创作于唐宣宗大中四年(公元850年)左右,此时孟迟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时期。他曾多次科举落第,屡遭挫折,然而他并没有放弃对学问的追求,依然坚持着对国家和民生的关心。
在这个时期,唐朝经历了安史之乱后,国力日渐衰弱,朝政腐败,社会矛盾激化。虽然宣宗即位后,国家政治有所好转,但此时的唐朝已经不再是盛唐时的辉煌盛世,而进入了衰落时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孟迟的心情显得格外沉重。
《怀郑洎》这首诗正是孟迟在这一时期创作的,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国家的忧虑之情。诗句中透露出他对故友的深切怀念,同时也反映了他在这一特殊时期内心的无奈和痛苦。这首古诗成为了孟迟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也为我们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