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张寄翁秀才
徽外琴声局外棋,此心能得几人知。
纵横谩说三千字,陶写须吟百一诗。
秋到蓼花蝉噪后,雨敲荷叶钓归时。
西湖尽著张公子,莫把吟篷月共移。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原文:徽外琴声局外棋,此心能得几人知。
译文:遥远的琴声伴随着棋局的进展,这其中的深意又能被多少人理解呢?
原文:纵横谩说三千字,陶写须吟百一诗。
译文:长篇大论地说着三千年文化,陶冶性情还需一百零一首诗歌。
原文:秋到蓼花蝉噪后,雨敲荷叶钓归时。
译文:秋天到来时,在蓼花开满的小径上,聆听着蝉儿的鸣叫;细雨敲打荷叶时,正是钓鱼人回家的时刻。
原文:西湖尽著张公子,莫把吟篷月共移。
译文:杭州西湖的美景都是献给张公子的,不要让诗词歌赋中的意境随着月亮一起飘散吧。
去完善
释义
1. 徽外琴声:指高雅的琴艺。徽外,徽弦之外,意指琴曲的高雅部分。
2. 局外棋:比喻超然物外的洒脱心态。局外,置身事外,不涉世事之意。
3. 此心:指高洁的心志。
4. 能得几人知:能有几个人理解我的心意。
5. 纵横:形容书法或文章的气势磅礴。
6. 三千字:代指诗词佳作。
7. 陶写:借诗歌抒发情感,陶冶情操。
8. 百一诗:这里指优秀的诗篇。百一,古代诗歌体裁之一。
9. 蓼花: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秋天开花,呈淡红色或白色。
10. 蝉噪:蝉鸣,寓指秋日的景象。
11. 雨敲荷叶:描绘雨中荷塘的美景。
12. 钓归时:钓鱼归来的时候。
13. 张公子:指张寄翁,此处用作尊称。
14. 吟篷:诗人乘坐的小舟。
15. 月共移:与月亮一同移动,即赏月之意。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的是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人用琴声、棋局、诗篇等元素描绘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体现了他对内心世界的追求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象,如蓼花、蝉噪、雨滴、荷叶等,诗人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最后,诗人寄语友人,希望他们在西湖的美好风光中共同感受诗意人生,不要把吟咏的篷船与月色一同移动,暗示了他们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简张寄翁秀才》是宋代诗人宋伯仁的一首古诗。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大约在公元960年至1127年间。这个时期正值北宋王朝的鼎盛时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迅速,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和科学家。
宋伯仁(生卒年不详),字器之,号雪岩,祖籍河南开封。他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文人,擅长书画,尤以书法见长。他的诗歌才情横溢,作品中透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然而,在他的时代,士人阶层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科举制度使得士人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很多人一生都在努力争取功名,但始终难以如愿。
在这首诗中,宋伯仁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思。他感慨时光的流逝,希望与朋友共度美好时光,抒发了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然而,在这看似轻松的诗句背后,也隐藏着诗人心中的无奈和忧虑。在这个充满竞争和压力的社会里,他们或许很难实现自己的理想,但他们仍然坚持着对生活的信念和对友谊的承诺。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