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三十八首 其五
今朝二月初一,拂子眼睛凸出。明似镜,黑如漆。蓦然𨁝跳,吞却乾坤一色。衲僧门下,犹是撞墙撞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二月初一:农历二月初一,即公历的2月中旬左右,为春季开始的时间。
2. 拂子:一种用来拂去灰尘或擦拭东西的器具,这里可以理解为引申含义,表示清扫内心杂念。
3. 眼睛凸出:形容目光炯炯有神,精神集中。
4. 明似镜:比喻心灵的清明,如同镜子一般明亮。
5. 黑如漆:比喻外部的世界如同黑色油漆一般暗淡,与内心的光明形成对比。
6. 蓦然𨁝跳:形容突然间醒悟的状态。𨁝字古同“蹦”,形容猛然跳动。
7. 吞却乾坤一色:表示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天地万物与我融为一体。
8. 衲僧:指僧人。衲是指僧人的百衲衣,即由破旧布片缝制成的僧袍。
9. 撞墙撞壁:形容在求道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阻碍。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偈颂出自宋代诗人释如净之手,描绘了一幅生动而富有哲理的画面。诗歌通过描述春天的景象以及人们面对自然之美的感慨,传递出了诗人的哲学思考和人文精神。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在首句“今朝二月初一”中,诗人以具体的日期开篇,奠定了整首诗的时间背景。二月初一是中国传统的元宵节,此时春意盎然,万物复苏,为后面的描写铺垫了浓厚的氛围。接下来的“拂子眼睛凸出”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仿佛万物都在努力伸展,争相展示自己的美丽。
紧接着的“明似镜,黑如漆”两句,通过对光明与黑暗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辩证思考。虽然世界充满了矛盾和冲突,但正是在这种对立之中,我们才能更深刻地认识生命的美好。而“蓦然𨁝跳,吞却乾坤一色”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敬畏之情,认为一切纷繁复杂的事物在自然面前都显得微不足道。
最后两句“衲僧门下,犹是撞墙撞壁”,则是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一种嘲讽。在诗人看来,人们在红尘俗世的挣扎和努力,其实都是无谓的挣扎,因为生命终究要回归自然的怀抱。整首诗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敏锐的观察力,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以及生活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偈颂三十八首 其五》是南宋时期著名诗僧释如净的作品。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大约在南宋孝宗至理宗年间(1163-1264年),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较为繁荣的时期,而佛教文化也在这个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释如净,原名彭汝砺,字大渊,号雪峰,湖南湘潭人。他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并取得了进士及第的成绩。然而,在经历了人生的起起伏伏后,他选择了出家为僧,潜心研究佛学,并在诗歌创作上展现出了极高的天赋。他的诗歌作品以其深厚的佛学修养和独特的人生经历为基础,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在这个时期,南宋朝廷虽然偏安一隅,但在经济、文化方面仍有较高的发展水平。同时,由于战乱和社会动荡,人们对生命的思考和对宗教的需求也有所增加。释如净作为一名诗僧,他的诗歌作品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又传达了他对生命、自然和佛学的独到见解。这首《偈颂三十八首 其五》便是他在这个时期创作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