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工部徘徊堂
高堂增构广幽斋,凿破青青遍地苔。
云入洞房疑有气,月当疏牖若为开。
路无荆棘皆新辟,砌得芝兰是旧栽。
流水声中迎送屐,绿筠丛下献酬杯。
达生不为休尘虑,齐物元由悟本来。
终见东山报重起,未登囗乘且徘徊。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宏伟殿堂拓展宽广大厅,开凿出满地的青苔。
云雾飘进洞房好似吐露气息,月光洒在稀疏的窗户上似乎要照进门户。
道路不再坎坷荆棘被清除,台阶上的香草还是老样子。
潺潺水声伴随木屐迎来送往,绿竹丛中摆好酒盏互诉衷肠。
实现通达的人生并非抛弃尘世忧虑,领悟万物源于本性才是原本的状态。
最终看得到东山再起的消息,还没坐上游船就先陶醉在这美好风景中。
去完善
释义
《谢工部徘徊堂》郑侠
1. 高堂:这里指堂屋。
2. 幽斋:幽静的书斋或读书的地方。
3. 凿破:指挖掘。
4. 青青:草色青青。
5. 满地苔:满地的青苔。
6. 云入洞房:指云雾飘入房屋的景象。
7. 疑有气:疑是云气。
8. 月当疏牖:明月从稀疏的窗户照射进来。
9. 若为开:仿佛被打开。
10. 荆棘:泛指丛生多刺的灌木丛。
11. 新辟:开辟新的道路。
12. 芝兰:指香草。
13. 是旧栽:这些芝兰是以前种植的。
14. 流水声:流水的声音。
15. 迎送屐:迎接和送别时的脚步声。
16. 绿筠:绿色的小竹子。
17. 献酬杯:互相敬酒。
18. 达生:通达生命之道。
19. 休尘虑:抛弃世俗的忧虑。
20. 齐物:道家哲学中的一种思想观念,主张万物平等。
21. 元由:原始的根本的原因。
22. 本来:事物的最初状态。
23. 东山报重起:意指重振旗鼓,东山再起。
24. 口乘:此处缺字,可能是作者故意留白,让读者自己想象。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漫游徘徊堂的诗词,诗人在此间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首先描述了徘徊堂的高大建筑与宽广的幽静空间,突出了其独特的环境氛围。接下来描述了云雾缭绕、月光洒在窗户上的景象,表达出徘徊堂的神秘色彩。诗人还提到园内小路蜿蜒曲折,地上长满了新鲜的植物,路上没有荆棘显得十分干净,体现了环境的清幽。流水声、绿竹丛等自然环境元素带给诗人愉悦的心境,使他在思索人生哲理时更加淡定从容。最后诗人寄寓了自己远大的抱负和决心,期待未来能够施展才华,有所作为。全诗通过对徘徊堂景色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谢工部徘徊堂》是宋代诗人郑侠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60年至1127年间的宋朝,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北宋时期。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郑侠正值他人生的中年阶段,已经历了科举考试失利、官场上的挫折等人生波折。这些经历使他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促使他在诗歌中表达出对政治黑暗的愤懑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在这一时期,北宋王朝内部矛盾重重,外患不断。政治上,官僚腐败严重,百姓生活困苦;边疆地区,辽金等少数民族政权对北宋构成威胁。在这种背景下,郑侠作为一位关心民生疾苦的知识分子,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理想社会的憧憬。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