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家富
谁道巴家窘,巴家十倍邹。池中罗水马,庭下列蜗牛。燕麦纷无数,榆钱散不收。夜来添骤富,新月挂银钩。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谁能说巴家的境况窘迫,其实巴家的财力超过邹家很多倍。池塘里饲养着宝马良驹,庭院则布满了青铜器。燕麦铺陈繁茂如许,榆钱儿随意撒落却没有人收集。夜幕降临,财富又增长了许多,如同新月一样渐渐变得丰满而璀璨。
去完善
释义
1. 巴家:泛指四川地区的人家。
2. 邹:邹是孔子故乡山东邹城,这里与“巴家”形成对比。
3. 水马:水中浮游的虾类动物,此处借喻巴家的富饶。
4. 蜗牛:爬行动物,这里用来形容庭院中的植物繁茂。
5. 燕麦:一种禾本科谷物,又称莜麦,此处表示丰收的景象。
6. 榆钱:榆树果实,状如铜钱,可食用也可入药,此处表示丰收的景象。
7. 骤富:突然变得富有。
8. 银钩:新月的别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农村风光的画面,展现了中国古代农民辛勤劳动的场景。诗人通过对巴家富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其美好生活的赞美和对勤劳致富的肯定。
首句“谁道巴家窘”,表达了人们对巴家的误解,实际上巴家的生活状况远比人们想象的要好。接下来的诗句“巴家十倍邹”则进一步强调了这一点,突出了巴家的富足。
接下来诗人通过描述巴家的具体场景来表达这一观点:巴家的池塘里养殖着大量的水马(即水产养殖),庭院里种植着各种农作物,如燕麦和榆钱。这些描述展示了巴家的勤劳和智慧,以及他们生活得充实而富足。
诗的最后两句“夜来添骤富,新月挂银钩”,描绘了夜晚的景象:一轮新月挂在天空,犹如银钩一般。这表达了诗人对巴家未来的乐观期待,也寓意着巴家的财富将会不断增加,如同夜空中的新月一样明亮。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巴家的富裕景象,传达了诗人对勤劳致富的肯定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巴家富》是一首描绘唐代商贾生活的五言诗,由李氏家族中的某位文人所创作。这首诗在晚唐时期广为人知,因为这一时期商业贸易的繁荣和世道的沧桑变化,使许多人对财富的追求变得更加迫切。
唐朝末年,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一方面,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商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富商大贾兴起,他们积累的财富甚至超过了一些贵族世家。另一方面,晚唐时期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战乱频仍,人民生活困苦。这使得许多人开始反思传统的道德观念,追求世俗的财富地位。
这首诗的作者李氏家族,在当时也是一个商人世家。他们在商贸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积累了丰厚的财富。然而,家族的荣耀并不能掩盖社会动荡的现实。面对世道的变幻莫测,诗人感叹世事的无常,同时也表达了对于家族财富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