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村
黄沙漫空天一色,漠北阴山断行迹。
明妃辞汉适单于,委骨胡沙无来日。
心事欲向琵琶传,天荒地老何人识。
胡鴈经年去会还,汉月几夜圆复缺。
鴈飞那解寄音尘,月明不管人愁绝。
冢上千年不改青,怨入边风与羌笛。
谁为君王设此谋,纵杀画工果何益。
至今犹使昭君村,有女炙面殊不惜。
汉已无策唐效之,公主沦弃豺狼域。
何不设备御狂胡,人言仲舒计已疏。
不以女色媚穹庐,圣宋之德千古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漫天黄沙中,天空呈现出一片黄色,看不见边际。在这遥远的北方,山脉若隐若现,行人几乎无法辨认路径。王昭君告别汉朝,去往单于国,她的尸骨埋在沙漠之中,再无归期。她心中有许多未诉之事,只有通过琵琶之声传达。天地之间,谁能理解她的心意?每年大雁南飞北回,可它们并不知道传递信息的方法,明亮的月亮也不能抚慰人心中的忧伤。墓地上的青草千年不衰,哀怨之情随风飘散,传到远方。是谁为君王出此计策,纵使杀死画师又有多大益处?如今昭君村里的人们仍然会这样做,为了生活,她们不惜烧伤自己的脸。汉代已经无计可施,唐代也效仿,让公主们沦落敌区。为什么不提前做好准备抵御那些狂妄的胡人呢?人们说刘仲舒的计划不够周密。不用女子美色诱惑敌人,这是宋朝伟大的德行,千载之下无人可比。
去完善
释义
1. 黄沙漫空:指沙漠的漫天风沙。
2. 漠北阴山:漠北,指沙漠以北的地区;阴山,中国古代北部山脉,是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分界线。
3. 明妃:指王昭君。
4. 单(chán)于:汉代匈奴首领的称号。
5. 心事欲向琵琶传:意思是王昭君想借弹奏琵琶诉说自己的心事。
6. 胡鴈:指北方的雁,这里用以象征汉朝使者。
7. 汉月:指汉朝的明月。
8. 音尘:消息。
9. 怨入边风与羌笛:意为怨恨之情融入边疆的风声和羌笛声中。
10. 设此谋:设计出这样的策略。
11. 杀画工:指画中的人物被杀,这里指画工毛延寿因画王昭君画像而被杀的事。
12. 昭君村:王昭君出生的地方,位于今湖北省兴山县。
13. 炙面:涂脂抹粉。
14. 圣宋之德:宋朝的德政。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咏了昭君出塞的故事。诗人首先通过描绘漠北的恶劣环境,展现了昭君出塞时的悲凉气氛。接着通过描写昭君背井离乡的悲剧命运,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诗人进一步通过对昭君心事难抒、孤独无依的描述,突显了她作为一位弱女子的无奈和无助。
后半部分,诗人笔锋一转,讽刺了皇帝派遣昭君和亲的决策以及画工的冷漠。同时,他还警示后世,不应再用女子和亲的方式来解决民族纷争,而应积极加强军事防备,抵御外侮。最后,诗人歌颂了宋朝不以女色媚敌的德行,表达了对其时政治的一种期许。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昭君村》是南宋诗人沈继祖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世纪,即南宋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历史动荡之中,宋朝与金朝的战争不断,民不聊生。
沈继祖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他的一生都在努力寻求国家安宁和人民幸福的道路。他在诗中表达了对昭君村的赞美和对昭君出塞和亲的敬仰之情。昭君村位于湖北省兴山县,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王昭君的故乡。昭君出塞和亲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象征着民族和睦与和平。
沈继祖在诗中以昭君村为背景,通过对昭君故居的描绘,表达了他的爱国情怀和对民族和睦的追求。他希望通过昭君出塞和亲的故事,唤起人们对和平与民族和睦的关注,为当时的社会注入一股正能量。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