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俞舜俞作墨梅八轴皆取古人诗句请余赋之

标题包含
俞舜俞作墨梅八轴皆取古人诗句请余赋之
天生万物俱森罗,诗人于梅诗独多。 不言成蹊桃与李,何敢当此不类歌。 由来画中有新诗,俞君造次以笔追。 浑然莫知诗画异,手与心犹不自知。 红杏花开惊羯鼓,虞美草认歌声舞。 笔能招此玉梅梦,花非解语如欲语。 我生身世两茫茫,独与此花交分长。 书窗有月半弄影,山驿无风远有香。 溪流落英送我别,谁念孤芳增皎洁。 此时我有万斛愁,吹断参差山石裂。 吴霜忽点双鬓华,故人各在天一涯。 南望一枝书断绝,临风不复三叹嗟。 天花何曾著禅定,百忧炼心澄古井。 世有铁心石肠人,举似我诗应首肯。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自然界的生物繁多,但独有梅花受到诗人的垂青。不必说桃树和李树的长成小径,又怎么敢用这样的歌曲来对比呢?自古以来,画中便常有诗歌的影子,而俞君就随意用笔追寻。他浑然不知诗歌和画作的区别,手和心灵也尚未意识到这一点。 突然响起的羯鼓如同唤醒了满树的杏花,草木在歌声中舞动。笔下展现出玉梅的梦想,花儿仿佛会说话。我的生命和生活都一片迷茫,只有这花儿是我长久的朋友。月光下花在窗户上投下影子,山谷驿站里没有风却飘来花香。溪流中的花瓣送我离别,又有谁知道孤独的花朵更显得皎洁。我此刻满怀愁绪,仿佛风吹过山石也会断裂。白发忽然染上了岁月的颜色,朋友们各自相隔天涯。遥望远方的一枝梅花却无法传递书信,风中也不再有叹息。 谁能说天花是禅定的象征,反而是无数的忧虑磨练着内心,像古井一样沉静。世界上总会有那些心如铁石的人,当我将这首诗读给他们听时,他们应该会点头同意吧。
去完善
释义
天生万物俱森罗:森罗,繁茂的样子,指天地间万物的繁茂生长。 不言成蹊桃与李:蹊,小路;这句诗的意思是桃李不用说话就能引人注目。 何敢当此不类歌:意思是俞舜俞的画使人不禁想起梅花的诗句,不敢用其他类别的诗歌来形容它。 由来画中有新诗:历来画家们在画中融入了新的诗意。 俞君造次以笔追:造次,匆忙,意为俞舜俞急急忙忙地用笔描绘他的画作。 浑然莫知诗画异:意思是俞舜俞在创作时完全沉浸在诗画的意境中,无法察觉其中的区别。 红杏花开惊羯鼓:羯鼓,古代打击乐器,这里用来形容春天的到来。 虞美草认歌声舞:虞美人,一种草本植物,这里用来形容悠扬的歌声和优美的舞蹈。 我生身世两茫茫:表示作者对自己的身世感到迷茫。 溪流落英送我别:落英,落花,比喻离别的场景。 吴霜忽点双鬓华:吴霜,南方的霜,这里用来形容白发,表示年老的痕迹。 天花何曾著禅定:天花,天空中飘落的雪花,禅定,佛教用语,指心神平静的状态,这里用来形容梅花的纯洁无暇。 百忧炼心澄古井:意思是各种忧愁磨练了作者的心智,使他变得更加沉稳。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沈继祖的《俞舜俞作墨梅八轴皆取古人诗句请余赋之》是一首抒发了作者对梅花的独特情感的诗歌。诗人开篇即强调梅花在诗歌中的地位,表达了对梅花的赞美和尊重。接着,诗人以俞舜俞的画作为例,描绘了画中梅花的生动形象,表现了画家的才华横溢和对梅花的执着追求。同时,诗人也通过描述自己的身世和心境,表达了自己与梅花的深厚感情。最后,诗人以南望的梅枝和故人的离别,进一步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惆怅之情,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俞舜俞作墨梅八轴皆取古人诗句请余赋之》是南宋诗人沈继祖的一首咏物诗。这首诗歌创作于公元1259年左右,即南宋理宗时期。 在这个时代,南宋王朝正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危机。北方金国不断侵扰边境,国内又发生农民起义。与此同时,南宋朝政腐败,皇帝沉迷享乐,士大夫阶层醉生梦死。这种社会现实使许多文人志士深感忧虑,他们希望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沈继祖在这首诗歌中所表达的,正是这种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他以俞舜俞创作的八幅墨梅图为题,通过描绘梅花的高洁品质,表达了诗人对君子品德的追求和对国家繁荣的期盼。在诗中,他引用了古人诗句,借以强调梅花精神的永恒价值。 总的来说,《俞舜俞作墨梅八轴皆取古人诗句请余赋之》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末年,当时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通过咏物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君子品德的追求。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