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扬州钱帅
名世半千推硕德,淮南第一是扬州。
一尘不动边民乐,知有威声慑虏酋。
人谓儒生将略疏,世人元未识真儒。
天下武夫俱夺气,钱公赤手缚於菟。
丰水有芑岂不仕,论者以为数世仁。
寿皇所以遗嗣圣,如此真材有几人。
夷虏久知唐李揆,近闻松漠抗毡车。
虏在目中余事耳,不烦遥度扫穹庐。
天津桥上骑馿客,儒者知兵似晋公。
五大在边非所称,谋谟合在庙堂中。
春风十里杨花路,天下花中独有琼。
樽俎折冲多胜赏,一时纸贵有诗声。
淮南好客词人盛,风雅而来大小山。
旧客尚余枚叟在,秋风零落鬓毛班。
联名鴈塔终呈再,讨贼螺川又几年。
范叔一寒今若此,绨袍或有故人怜。
少陵去阆依严郑,彭泽还家太守贤。
北道主人天下士,何须羞涩问囊钱。
万事消磨独有诗,人言此派在江西。
所期诵句百僚上,佳士由来经品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让千年英名流传世间,赞誉满扬千秋古淮州。
百姓安宁如静尘土,敌方听闻皆惶恐。
世人误解文人将士皆疏矣,从未理解真正的大儒。
那些军事之士皆丧胆,只有钱公能勇敢捆狼。
而丰满的水中有芑菜,似乎世人皆知其事。
那便是为了皇位的后人,能有几个是真才?
夷虏早已认识唐朝的李揆,听说松漠已抵抗敌营。
一切尽在眼中并不遥远,勿需估量就能攻破敌营。
天津桥上的骑马客,像是知晓兵法的杜預公。
边远防线的指挥并非难事,计策应在朝廷中商议。
春风吹过十里的飘絮路,只有琼花独树一帜。
欢宴之间共度美好时光,诗篇传颂千古。
淮南喜爱招纳诗人,各具风情的山川湖泊。
旧时的客人仍有枚翁在此,秋风吹拂花白双鬓。
鸿雁啼血求其归来,败敌之路还需多少年?
范叔生活困难仍于此地,故人的袍子温暖人心。
杜甫暂居阆中依严郑,陶渊明的故乡太守贤良。
北方的路人皆是天下名士,不必羞愧于讨要盘缠。
历经世事唯有诗歌不变,世人说这是江西之派。
期待满朝文武皆颂诗篇,真正的英才总被世人称赞。
去完善
释义
答案生成失败
去完善
赏析
《上扬州钱帅》这首诗是诗人沈继祖对当时扬州钱帅的赞美与敬仰之情。通过对钱帅的歌颂,展现了他治理下的扬州的繁荣与和谐。诗人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通过对比、拟人等表现手法,使诗歌具有鲜明的形象感和生动性。整首诗结构严谨,气势磅礴,既赞美了钱帅的文韬武略,也表达了诗人对和谐社会的向往和对国家安宁的期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在公元1174年,南宋时期的一个春日午后,沈继祖提笔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上扬州钱帅》。此时正值南宋孝宗皇帝在位期间,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然而在政治方面,外患内忧仍不断困扰着这个国度,民众对战争和贫困充满了忧虑。
沈继祖,他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年轻时便已才华横溢。然而世事难料,科举落第的打击让他一度陷入失落。但在好友们的鼓励和陪伴下,他重整旗鼓,逐渐走出了失意的阴霾,选择了关注民生、针砭时弊的文学创作道路。他在诗中表达出对国家治理的关注以及对百姓福祉的忧虑,因此受到了文人士大夫和普通百姓的广泛喜爱。
《上扬州钱帅》这首诗是沈继祖为赞美当时扬州太守钱师的德行而作。当时钱师在任期内勤政爱民,为民办实事,使得扬州地区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安定。沈继祖在诗中以雄浑的笔触描绘了扬州的美好景象,同时也表达了对钱师这一位清官廉吏的敬仰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