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堂为张以道题
上士与下士,多闻或寡闻。
子诚能尚友,我亦叹离群。
磨琢功当进,金兰志不分。
孝标何所见,但广绝交文。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上士:士人中的上层人士。这里指道德高尚、学识渊博的人。
2. 下士:士人中的下层人士。这里指知识浅薄的普通人。
3. 多闻:学识丰富、见多识广的意思。
4. 寡闻:学识浅薄、见识短浅的意思。
5. 子诚能尚友:只要你能真诚地崇尚友情。
6. 金兰:原指坚固的友谊,这里指的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7. 磨琢功当进:磨练修养应当继续进步。
8. 孝标:即刘孝标,南朝梁代著名文人,著有《广绝交论》。
9. 但广绝交文:只是广泛传播关于断绝无益交往的文章。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友善堂为张以道题”,诗人通过对比上士和下士的学问多寡,表达了交友的原则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的“子诚能尚友,我亦叹离群”意味着真诚的友谊能让人脱离孤独,而“磨琢功当进,金兰志不分”则指出友情需要双方共同努力、不断磨砺才能长久维持。最后两句“孝标何所见,但广绝交文”借用鲍照(字孝标)的故事警示人们不要因为误解而轻易断绝友情。整首诗言辞精炼,寓意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深刻理解和高尚情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友善堂为张以道题》是南宋诗人沈继祖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渡之后,即公元1127年至1279年之间。这个时期正值南宋政权建立初期,国家局势动荡不安。
在这个时期,沈继祖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太学博士等职,对国家的政治形势有着深刻的了解。他在诗中表达了对于朝廷与地方之间关系的关注,以及对民生疾苦的同情。这种关切与当时的社会现实密切相关,因为在南渡之后,南宋政权为了巩固统治地位,不得不依赖地方势力,从而导致了地方势力的膨胀。这种现象使得朝廷与地方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同时也加重了民众的疾苦。
沈继祖在这首诗中,通过对友善堂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张以道题的敬仰之情。他认为张以道题是一个有着高尚品质的人,他的善行义举为世人所赞誉。在诗的最后,沈继祖表达了对张以道题的美好祝愿,希望他能健康长寿,继续为社会做出贡献。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