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村
杏破繁枝春意閙,牙盘堆实荐时新。
仙家种此应知味,试问庐山姓董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杏树在繁茂的枝头绽放出春意盎然的景象,一盘堆满了新鲜水果供人们品尝。仙人种植这种水果应该知道它的美味,不妨去问问庐山的董先生吧。
去完善
释义
1. 杏破:指杏花盛开。
2. 繁枝:茂密的枝条。
3. 春意閙:春天的气息热闹繁荣。
4. 牙盘:古时的盘子,这里指盛放杏实的盘子。
5. 荐:献,这里指奉献给人们品尝。
6. 时新:时令新鲜的食物,这里指新鲜的杏子。
7. 仙家:仙人居住的地方。
8. 应知味:应该知道味道。
9. 试问:请问。
10. 庐山:中国江西省的著名山峰。
11. 姓董人:指东晋的陶渊明,他在《桃花源记》中虚构了一个理想的田园生活,后世常以"董家"或"姓董人"借指陶渊明的形象。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杏花村》中,诗人沈继祖通过对杏花村的描绘,表达了他对春天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的“杏破繁枝春意閙”一句,生动地描绘了春天里杏花盛开的景象,使人们仿佛置身于一片花海之中,感受到春天的勃勃生机。而“牙盘堆实荐时新”则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美好,表达了人们对新鲜食物的喜爱和追求。
在诗的结尾部分,诗人巧妙地引用了庐山仙人洞的故事,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仙家种此应知味,试问庐山姓董人”,这里诗人以问句的形式,向庐山仙人洞的主人询问杏花的滋味,暗示了自己对仙境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诗情画意,让人陶醉其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杏花村》是南宋诗人沈继祖的一首咏物诗,描绘了江南杏花村的美丽景色。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南宋中期,大约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
在这个时期,沈继祖作为一名文人官员,身处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目睹了朝廷的腐败和百姓的痛苦生活。他曾担任监察御史,负责弹劾不法权臣,但在当时政治腐败、权臣当道的背景下,他的努力并未能改变现实。这使得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充满了忧虑。
在沈继祖所处的时代,南宋正处于金人入侵的危机之中,国家局势动荡不安。为了抵御外侮,朝廷不得不依靠武将势力,这使得文人地位受到压制。然而,沈继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信念,他仍然坚持廉洁奉公,关心民生疾苦,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尽一份绵薄之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沈继祖写下了这首《杏花村》,通过描绘江南杏花村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期许。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以及对民族精神的坚守和执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