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春行

标题包含
春行
侍臣朝谒罢,戚里自相过。 落日青丝骑,春风白纻歌。 恩承三殿近,猎向五陵多。 归路南桥望,垂杨拂细波。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益(748年-829年),字君虞,唐朝著名诗人,被誉为“五言长城”。他的诗以描绘边塞风光和战争生活为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李益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他的父亲李揆是唐玄宗时期的宰相。他自幼聪...查看更多
贼啦二
去完善

译文
朝会结束之后,大臣们在宫殿间相互拜访。夕阳时分,他们骑着马在皇宫中闲逛,伴随着春天的微风和白纻歌声。受皇帝厚恩的大臣们离皇帝居住的宫殿很近,而皇帝的狩猎队伍则前往五陵之地。当这些大臣返回时,他们在南桥附近望着归路,看到垂杨柳轻轻拂动着细细的波浪。
贼啦二
去完善
释义
《春行》是唐朝诗人李益的作品。以下是全诗的字词注释: 1. 侍臣:指朝廷官员。 2. 朝谒:指朝见皇帝。 3. 罢:结束。 4. 戚里:指皇帝的亲族或权贵之家。 5. 自相过:相互拜访。 6. 青丝骑:骑着青丝马的侍卫。青丝马是指一种毛色发亮的马。 7. 白纻歌:指古代的一种歌舞。 8. 三殿:这里指的是皇宫中的宫殿。 9. 猎向五陵:狩猎的地方在五陵地区。五陵是古代皇帝陵墓所在地,此处泛指皇家陵园。 10. 南桥:南方的桥梁。 11. 垂杨:垂下的杨柳枝条。 12. 细波:细微的水波。
贼啦二
去完善
赏析
《春行》是唐代诗人李益的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诗歌。诗中通过描写侍臣朝见、戚里互访、骑马出游、听歌观舞等场景,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机。其中,“恩承三殿近,猎向五陵多”两句,表达了作者对皇恩浩荡的感激和对狩猎活动的热情。最后一句“归路南桥望,垂杨拂细波”,则描绘了归途中的景色,象征着春天的离去和时光的流逝。整首诗节奏轻快,意境优美,给人以愉悦的感受。
贼啦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行》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益的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诗篇。这首诗创作于公元8世纪初期,正值唐玄宗晚年至安史之乱期间。 在这个时期,李益身处繁华的唐朝盛世,但他的一生却充满了波折。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直到40岁才中举人,后来官至礼部尚书。他的一生经历过官场沉浮、战争离乱,这些都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春行》一诗中,李益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在诗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艰辛的感慨。这种情感深深地打动了读者,使得《春行》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贼啦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