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晚望桃源山
仙山初指眼初明,倚棹因妨半日程。
云里未忘寻去路,世间争合有浮名。
岩空暗老松千尺,天静时闻鹤一声。
更谢暮霞怜惜别,满坡红影照峥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仙境之中,我初次找到视觉清晰的感觉,依靠船桨却已耽误了大半天的行程。云雾中还未忘记寻找来时的路,人世间又怎会去追求浮名虚誉呢?山岩间暗暗的老松树有一千多尺高,天空宁静的时候能听到一只鹤的鸣叫。更要感谢傍晚的晚霞对我惜别的同情,满山坡的红叶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美丽。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舟中晚望:坐在船上向远处观望。
2. 桃源山:传说中的桃花源所在地,位于湖南省桃源县。
3. 仙山:此处指代桃源山。
4. 倚棹:依靠着船桨,形容在船上悠闲的状态。
5. 妨:阻碍,耽误。
6. 半日程:半天的时间。
7. 云里:云雾弥漫之处,这里指代仙境。
8. 争合:怎么应该。
9. 浮名:虚名,不实际的名声。
10. 岩空:岩石裸露的地方。
11. 暗老松:松树生长得繁茂,显得古老。
12. 鹤一声:形容安静的环境中突然传来的一声鹤鸣。
13. 更谢:更加感谢。
14. 暮霞:傍晚的晚霞。
15. 峥嵘:山势高峻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舟中晚望桃源山》这首诗意境优美,语言生动。诗人张咏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描绘技巧,展现了他在旅途中偶遇桃花源的美好体验。
首联“仙山初指眼初明,倚棹因妨半日程”描述了诗人初次见到桃花源时的激动心情。他以“仙山”来形容眼前的景色,表达了对此地的赞美和喜爱。然而,由于陶醉于美景之中,诗人不得不推迟行程,显示出他对自然景色的留恋之情。
颔联“云里未忘寻去路,世间争合有浮名”则表现了诗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依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意识到身处在仙境之中,却依然无法忘记现实世界的名利纠葛,暗示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矛盾态度。
颈联“岩空暗老松千尺,天静时闻鹤一声”通过描绘松树和仙鹤的形象,进一步展示了桃花源的神秘氛围。这里的松树象征着岁月的沉淀,而鹤则代表着超脱尘世的精神境界。
尾联“更谢暮霞怜惜别,满坡红影照峥嵘”则通过暮霞和红影的意象,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不舍。在这首诗中,诗人以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情感,成功地传达了对桃花源之行的感慨和怀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