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人画嵩山图
嵩阳三十六峰寒,向为明时隠遁难。
却顾事繁思不及,如何与作画图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嵩山有36座山峰,它们在寒冷的季节显得更加壮观。然而,因为明朝时期的事情纷繁复杂,我很难隐居于此。回顾过去的种种事情,思绪万千,无法平静下来。在这种情况下,我该如何将这座雄伟的山川美景绘制出来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嵩阳:指中国河南省洛阳市的嵩山,因为嵩山南麓有嵩阳县,故称“嵩阳”。
2. 三十六峰:嵩山由多座山峰组成,总称为“三十六峰”。
3. 隐遁:隐居逃避世事。
4. 却顾:回顾,回头看。
5. 事繁:事务繁忙。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嵩山的景象以及诗人对此地的深深眷恋之情。首句“嵩阳三十六峰寒”,通过描述嵩山的险峻、高耸和寒冷,展现了其壮观的自然景色。接下来的“向为明时隠遁难”一句则暗示了诗人在世时,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实现归隐山林的梦想。然后,诗人以“却顾事繁思不及,如何与作画图看”表达了对世事纷扰的无奈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这种情感在结尾两句中得到深化,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无法远离世俗烦恼的无奈。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嵩山的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隐居生活的渴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请人画嵩山图》是宋代诗人张咏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995年至1001年之间,这是张咏担任杭州知府的时期。在这段时间里,张咏作为一个政治家、文人墨客,人生际遇丰富,他在治理地方的同时也留下了不少诗作。
在这个时代,中国正处于北宋时期,社会相对安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张咏所在的杭州更是成为了南宋的文化艺术中心,文人士大夫们汇聚于此,交流诗歌绘画等艺术心得,共同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基于这段历史背景,我们可以理解张咏在这首《请人画嵩山图》中的情感表达。他通过描绘嵩山的雄伟壮丽,展现了个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绘画艺术的热爱。同时,这首诗歌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墨客们对于国家河山的关注以及对自己才华的自信。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