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道中
黄茅时节瘴烟浓,人在山凹第几重。
梁竦负才徒感慨,嵇康赋性本疏慵。
此生自断天休问,吾道频年世不容。
会脱帻巾还自隐,鹿门妻子惯相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黄色茅草生长的季节里,瘴气浓厚弥漫在山间;我在层层山脉中的某处生活着。
才华横溢的梁竦空有壮志却只能感慨;嵇康天性孤傲,喜欢懒散度日。
我这一生决定不问天道,但我坚持的道理论常被世俗所不容。
或许有一天,我会抛开世俗的束缚,回归山林过隐居生活,而我的家人早已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方式。
去完善
释义
1. 黄茅:指南方湿热地区的一种黄色茅草。
2. 瘴烟:指热带山林中的湿热空气。
3. 山凹:山脉环绕的中心地带,这里用来形容诗人所在的地理位置。
4. 第几重:表示在群山之中的深度。
5. 梁竦:东汉人,博学多才,但命运多舛。
6. 嵇康:魏晋时期的文学家,崇尚自然,性格疏懒。
7. 天休问:表示老天不会过问人间的苦难。
8. 吾道:我的信仰或理念。
9. 频年:连年。
10. 鹿门:这里用陶渊明的故事来表达自己的隐逸之志。
11. 妻子:妻子和孩子。
12. 惯相从:习惯跟随在身边。
去完善
赏析
《立冬道中》是一首描绘立冬时节诗人孤独跋涉的诗。诗人高登巧妙地运用了黄茅、瘴烟等自然意象,以及梁竦、嵇康的历史人物作为对比和映射,传达出自己在艰苦环境中执着追求理想的精神风貌。诗中,“黄茅时节瘴烟浓,人在山凹第几重”两句,展现了一幅荒凉的立冬景象,突显了诗人所面临的艰难处境。而接下来的“梁竦负才徒感慨,嵇康赋性本疏慵”则通过两位历史人物的遭遇,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感伤以及对世事无常的无奈。
中间两联,诗人以“此生自断天休问,吾道频年世不容”表达了自己不被世人理解的痛苦和执着,充分显示出他在困境中的坚定信仰和对人生道路的执着坚守。最后,“会脱帻巾还自隐,鹿门妻子惯相从”,则是诗人对日后生活的向往,希望在远离世俗纷扰的地方与家人共度平静的生活。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抒发了诗人在复杂社会中坚持自我与理想的信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立冬日,高登在赴任途中创作了这首《立冬道中》。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南宋时期,即公元1127年至1279年之间。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金朝和南宋的对峙时期,政治局势复杂多变。
在这段时间里,高登的个人经历也颇有些波折。他曾担任过知州、知府等地方官员,后因直言敢谏,触怒了权贵,被贬谪至外地。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在旅途中写下了这首描绘立冬时节风景的诗篇。
同时期,南宋的社会风气相对开放,文人墨客之间的交流频繁,诗歌创作非常活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理想的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