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漕使春日吴江之集戏赠元理森父
垂虹夜吸吴侬水,画鹢朝飞张翰里。
护客归来玉节闲,隠隠春光动浮蚁。
倾盖鲈鱼故交蛎,可人森父佳元理。
著我中间醉却醒,旧管新收几年纪。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垂虹夜吸吴侬水,画鹢朝飞张翰里:夜幕降临,垂虹桥吸取了江南水乡的水,早晨的画船在张翰故居附近飞行。
护客归来玉节闲,隐隐春光动浮蚁:保护客人归来后,玉节闲暇时,微弱的春光轻轻地晃动浮蚁。
倾盖鲈鱼故交蛎,可人森父佳元理:倾倒伞盖,享受鲈鱼和牡蛎,可人的森林之父(指隐士)与元理(指哲学家)交流融洽。
著我中间醉却醒,旧管新收几年纪:我在中间感到沉醉,然后清醒,过去的管理和新的收获记录着这几年纪的岁月。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垂虹:指下垂的彩虹,比喻美丽的事物或景色。这里可能是指当时的风景或建筑物。
2. 吴侬水:指吴地的江水,“侬”是古代对吴地人的称呼。
3. 画鹢:指装饰华丽的船。鹢是一种水鸟,画鹢即画有鹢鸟图案的船。
4. 张翰里:地名,这里可能指的是古时的吴江一带,张翰是唐代著名文人,曾在此地生活过。
5. 玉节:指贵重的饰品,这里用来形容官员的尊贵地位。
6. 浮蚁:指酒面上的泡沫。
7. 倾盖:意思是倾下盖子,表示朋友相聚。
8. 鲈鱼:指鲈鱼料理。
9. 蛎:即牡蛎,一种贝类海鲜。
10. 可人:令人满意的人或事物。
11. 森父:尊称对方父亲为“森父”。
12. 元理:可能是作者的朋友的名字。
13. 旧管新收:指以往的收藏和新获得的物品。
14. 几年纪:多年的积累。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吴江之集的情景和作者与友人元理森父之间的深厚友谊。首联通过“垂虹”、“夜吸”、“吴侬水”等意象展现了吴江的美景,同时也暗示了聚会的场所;颔联则以“画鹢”、“朝飞”、“张翰里”等词语表达了出行的热闹场面及愉悦心情;颈联则通过对“护客归来”的描述以及“玉节闲”的描写,展示出主人待客的诚意以及嘉宾们的安逸自在;尾联则以“倾盖”、“故人”、“可人意”、“森父”等语词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元理森父的赞美之情。全诗语言生动形象,情感真挚感人,展现了一幅春日聚会的温馨画面。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南宋时期,公元1214年。当时曹彦约作为江南东路转运副使(简称漕使)参与了一次在吴江举办的春日活动。元理森父是活动中的一位宾客,担任职务不详,但从姓氏看可能与佛教有所关联。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南宋政权已经偏安江南地区一百多年,虽然国家政权相对稳定,但北方边疆局势紧张,金国等少数民族势力对南宋构成了一定的威胁。同时,由于战争和气候变化等因素,江南地区的农业生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民生疾苦较为严重。
诗人曹彦约此时正值中年,他曾担任过地方官职,了解民间的实际情况。在这次活动中,他看到吴江的优美风光和人们的欢声笑语,内心却充满了忧虑。因此,他在诗歌中以戏谑的方式表达了对元理森父的关爱和担忧,同时也传达出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