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
火金鏖攻电雷击,风从西来火折北。
向来胜负吾已分,物极而颠势其必。
露盘清濯房栊秋,冰壶冷浸乾坤骨。
明河指点三星横,天上灵期有幽约。
寒机轧轧终年思,危桥纳纳万山隔。
不知今夕果何夕,洞房幽懽寸阴疾。
仙人与世当异驰,一念萧然证无极。
情之所钟岂其然,婉娈合匹此疑亵。
巫娥神力造化通,抚摩神禹授秘策。
百灵后先相开凿,脱我蛟鳄骨再肉。
楚大夫玉何人哉,枕茵诬之神所殛。
姑置是事勿复问,一扇微凉万金直。
有景如此可小了,况复我友一世杰。
其文如玉雅过之,共作清诗洗污蔑。
儿曹瓜果罗庭除,拜祈天孙巧可乞。
何如侑我花前樽,得巧未必如得拙。
君看鸣鸠安鹊巢,大胜狡兔营三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熊熊烈火与金属交织,电闪雷鸣四起;西风凛冽,火势趋北。自古战斗胜败已定,过度扩张必将招致灾难。清澈露珠洗净金秋时节的厅堂,晶莹冰块冷却了天地间的脉络。银河闪烁,三星出现,天上的约定已然存在。织布机声声,似乎在道出无尽的思考,桥梁险峻,万水千山相隔。不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洞房里的欢愉时光飞逝。神仙和凡人的生活应当有别,念头清净便到达无极限的境界。感情中的执著并非正确,美好的事物应相互搭配,避免亵渎。女巫的神奇力量通天彻地,安抚大禹传授神秘法则。众神先后启发,脱去蛟鳄之骨再造血肉。楚大夫怀璧其罪,枕上冤屈遭神明惩处。暂且搁置此事不问,一扇微风价值连城。风景如画,况且我的朋友乃世间英才。文章典雅胜过宝玉,共同创造诗篇以洗涤污秽。孩子们摆放瓜果祈求天孙赐予智慧,不如在我面前献上美酒,获得灵感比获得技巧更珍贵。你看那斑鸠让喜鹊搭巢,远远胜过狡猾的兔子营造三窟。
去完善
释义
1. 火金:指金星。
2. 鏖攻:激烈战斗。
3. 清濯:清洁。
4. 房栊:房屋。
5. 冰壶:借指月光。
6. 轧轧:象声词,形容织布的声音。
7. 危桥:高耸的桥。
8. 纳纳:宁静貌。
9. 洞房:新婚卧室。
10. 婉娈:美丽;借指美女。
11. 疑亵:怀疑;不敬。
12. 抚摩:抚摸。
13. 开凿:开采。
14. 蛟鳄:泛指水中猛兽。
15. 枕茵:睡在褥垫上。
16. 神所殛:遭到神的诛戮。
17. 一扇微凉:指一扇。
18. 有景如此:指有美景相伴。
19. 姑置是事:暂时搁置这件事。
20. 万金直:价值连城。
21. 污蔑:玷污;诽谤。
22. 儿曹:孩子们。
23. 天孙:织女星。
24. 鸣鸠:鸟名。
25. 安鹊巢:使喜鹊筑巢。
26. 大胜:远远胜过。
27. 狡兔:狡猾的兔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咏了七夕的传说故事,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首联描绘了银河两岸的牛郎织女通过鹊桥相会的热闹场景,强调了神话故事的浪漫色彩。颔联则借用了古人对星空的观察,表达对宇宙奥秘的敬畏之心。颈联与尾联则转向了对生活的反思,指出生活中的美好时光应该被珍视,而不是沉溺于各种世俗的欲念之中。诗人还通过鸣鸠筑巢的故事,倡导质朴、纯真的生活态度,表达出对人生价值的深刻领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七夕》是宋朝诗人李流谦的一首描述牛郎织女相会情景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是在公元1167年至1224年之间,这是宋代宋孝宗统治时期,也是南宋初期的鼎盛时期。
李流谦出生于四川遂宁县一个书香世家,自幼热爱文学创作。在这个时期,儒家思想的影响力逐渐减弱,士大夫阶层开始关注个人情感的表达和内心世界的描绘,使得文学创作更加丰富多彩。而李流谦在此时活跃于文坛,成为了一位颇有影响力的文人墨客。
在《七夕》这首诗的创作时期,南宋的社会生活较为稳定,农业生产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七夕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人们会在这一天晚上举行各种活动庆祝牛郎织女的相会。然而,这个时期的诗歌创作也受到了理学的影响,诗人们开始关注道德教化和人文关怀,这在李流谦的诗歌中也有所体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