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为木樨作)
色似蜡梅浑浅,香如檐_微清。更张绿幄蔽轻盈。巧著工夫斗钉。
露叶涓涓月晓,风英点点秋晴。江南江北可经行。梦到吴王香径。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颜色犹如淡黄色的蜡梅花一般,香气如同屋檐下的清风一般清新。绿色的帷幕轻轻飘动,遮挡着轻盈的身影。在月光下,叶子上的露水仿佛是一条小溪,而花瓣则像是秋天的阳光。在江南和江北的道路上都可以欣赏到这种美景。在梦中,我来到了吴王的香径。
去完善
释义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名为《西江月·为木樨作》,由宋代诗人李流谦所写。词中描述了木樨花(即桂花)的特点和形象。首句“色似蜡梅浑浅”,言其颜色与蜡梅花相似,但更为淡雅。接着,作者用“香如檐_微清”来形容桂花的香气,这种香味在屋檐下飘散,给人一种清新之感。接下来的句子描绘了桂花的姿态:“更张绿幄蔽轻盈”,说明它枝叶繁茂,犹如绿色的帷幕般遮掩住花朵,使它们更显轻盈美丽。而“巧著工夫斗钉”则是说桂花巧妙地将花瓣连在一起,像针线一样固定住,使其更加稳固。
紧接着,作者又描绘了桂花的两种状态:“露叶涓涓月晓,风英点点秋晴。”在月色朦胧的早晨,桂花的叶片上滴着露珠;而在晴朗的秋日午后,微风拂过,桂花的花瓣随风飘落。这两句诗将桂花的静谧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最后,作者以“江南江北可经行。梦到吴王香径。”收尾。他提到,无论在江南还是江北,都能看到桂花的美景。这里提到的“吴王香径”是一个典故,指的是春秋时期吴王阖闾在都城姑苏兴建的一座花园——阊门,园中种满了桂花树。作者借此表达了他对桂花美景的喜爱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西江月(为木樨作)》是南宋诗人李流谦的一首咏物词,创作于南宋光宗绍熙年间(约公元1190年)。当时,宋室南渡已历百余年,国家局势相对稳定,士人生活优裕,文化艺术繁荣。
李流谦是南宋的一位官员,曾任郡守等职。他在任期间,关心民生,体察民情,勤政廉洁,受到百姓的拥戴和赞誉。然而,南宋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也愈演愈烈,李流谦因不愿卷入纷争而被排挤,仕途受挫。在政治上失意的他,转而寄情山水、诗书,以排解内心的忧愤。
这首词正是李流谦在这一时期创作的。他以木樨(桂花)为题,借物抒怀,表达了对自己政治抱负的坚守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同时,通过对桂花的描绘,他也传达出自己高洁的品质和超然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