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乡守张秘阁 其二
家学源流今吏师,宽严殊剂亦殊施。
豪宗咸服薤一本,野老齐歌麦两岐。
最课休声无地着,芳名姱节有天知。
请将郡志从头数,高直蓬山更有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家庭教育的传统现在已经成为老师们的工作,严格和宽松的教育方法各有适用之处。那些豪门大族都认同这一教育理念,就像田野里的老人歌唱丰收的麦子一样自然。最有口碑的优秀教育成果难以言表,美好的名誉和高尚的品质只能由天知晓。请翻阅地方的历史资料,那些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人,与蓬莱仙山上的神仙相比也不逊色吧。
去完善
释义
1. 寿乡:指南宋时广东惠州。
2. 张秘阁:即张九成(字子韶),为南宋学者,任惠州太守期间劝农重教,政绩斐然。
3. 吏师:此处指“张秘阁”,曾任官员。
4. 宽严殊剂:指张秘阁治理惠州时采取了不同的管理策略和方法。
5. 豪宗:地方上的望族世家。
6. 薤:一种草本植物,这里用来比喻各大家族团结一心。
7. 野老:乡村里的老人。
8. 麦两岐:一种生长出的麦子有两个穗头的奇特现象,被古人视作吉祥之兆。
9. 休声:美好的声誉。
10. 芳名:美好的名声。
11. 姱节:美好的品质和行为。
12. 蓬山:蓬莱山,古时的神话传说认为是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引申为朝廷高官的赞美之意。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诗中,方大琮通过对寿乡守张秘阁的赞美,展现了其独特的才学和治理风格。首句“家学源流今吏师”点出了张秘阁家学的渊源与他的职业地位,暗示了其丰富的学识和儒雅的风度。次句“宽严殊剂亦殊施”则揭示了张秘阁在处理政事上的灵活性,他懂得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手段,既有严厉的一面,也有宽容的一面。
接下来的两句“豪宗咸服薤一本,野老齐歌麦两岐”描述了张秘阁在地方上的影响力和良好声誉。无论是豪强宗族还是普通百姓,都对他的政绩心悦诚服。这里,“薤一本”和“麦两岐”分别寓意团结一致、丰收丰年,用以赞扬张秘阁实现了地方的繁荣和稳定。
“最课休声无地着,芳名姱节有天知”则进一步表现了他高尚的品质和名声远扬。即使无人为他歌功颂德,但他的美德和功绩仍然被天地所知,体现了张秘阁的超凡品质和对他的由衷敬意。
最后一句“请将郡志从头数,高直蓬山更有谁”是作者寄予厚望之语,他希望地方史志将张秘阁的英名永远铭记,并以此激励后世的人们像他一样为国家和人民作出更大的贡献。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充分展示了诗人对方大琮的赞誉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寿乡守张秘阁 其二》是南宋诗人方大琮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宋光宗绍熙四年(公元1193年),时年方大琮45岁。当时正值南宋中期,国家局势相对稳定,但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在这一年里,方大琮因为其文才和政治才能被任命为寿乡知州。在此之前,他曾担任过国子监博士、著作佐郎等职,对国家的治理和百姓的生计有着深刻的了解。在担任寿乡知州期间,他励精图治,为百姓谋福祉,赢得了广泛的好评。
张秘阁是方大琮的朋友,也是一位有才华的文人。他们在一次聚会上相互切磋诗歌技艺,方大琮为此写下了这首赞美张秘阁的诗。在这首诗中,方大琮表达了张秘阁的才学与人品,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国家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