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颂古三首 其一

标题包含
颂古三首 其一
秤锤落井,只有秤衡。 两两相忆,分物不平。 方始取出乎锤,忽又失却秤衡。 始去邻家借觅,衡上不曾钉星。 休休,重者从他重,轻者从他轻。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秤锤:一种用于保持天平平衡的重物。 2. 井:水井,古代人民生活中重要的水源地。 3. 秤衡:天平,用来测量物体轻重或比较物体大小的工具。 4. 两两:指两个东西或两个人相互。 5. 分物不平:分配物品时不能做到公平合理。 6. 方始:才刚开始。 7. 取:从…中取出。 8. 失却:失去。 9. 邻家:隔壁的人家。 10. 借觅:向别人借用或寻找。 11. 衡:这里指秤。 12. 钉星:即定盘星,天平的衡量标准。 13. 休休:形容宽容大度的态度。 14. 从他:由它,随它。
去完善
赏析
这首《颂古三首 其一》以秤锤落入井中的故事为主线,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在修行过程中所体悟到的佛法真谛。诗歌通过对称锤与秤衡的关系的描绘,传达了佛教中的一种平等观念,即众生皆有佛性,不论轻重,皆可成佛。 首句“秤锤落井,只有秤衡”,描述了秤锤掉入井中的情景,意味着原本平衡的状态被打破。紧接着“两两相忆,分物不平”,进一步揭示了问题所在:由于失去秤锤,难以公平分配物品。这是从世俗角度看待问题的表现,暗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难以做到公平公正。 而后“方始取出乎锤,忽又失却秤衡”,描写了试图解决问题却又陷入困境的过程。将秤锤取出井口,却又失去了原有的秤衡。这象征着人们在追求平等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现新的不平等现象出现。 接着“始去邻家借觅,衡上不曾钉星”,则是说想去邻家寻求帮助,却发现他们的秤衡上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这反映了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各种问题,即使换了环境,依然无法避免。 最后“休休,重者从他重,轻者从他轻”,是作者给出的解决方法:放下执着,让重的事物自然沉重,轻的事物自然轻盈。这是一种超脱的心态,告诫人们要接受现实的不完美,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寓言和深刻的思考,展示了作者对佛学教义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现实生活的独特见解。同时,它也传达了佛教中一种超越世俗、实现内心平和的智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颂古三首 其一》是宋代诗人释法忠的一首咏史怀古诗。这首诗描绘了诸葛亮(孔明)的功绩和英名,以及他英勇牺牲的事迹。根据这首诗,我们可以推断出以下关于作者、时代和背景的信息: 1. 创作时间:这首诗歌创作于宋朝时期,大致在公元960年至1279年之间。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尤其是北宋和南宋之间的政治和文化交流非常活跃。 2. 人生际遇:释法忠作为一位僧人,很可能是在游历或讲学过程中创作了这首诗。他在诗歌中表达了对诸葛亮英勇事迹的敬仰,这也反映了他的家国情怀和对历史的关心。 3. 时代背景:在这一时期,儒家文化得到广泛传播,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以历史人物为主题进行创作。此外,宋朝的军事和政治形势也与三国时期的蜀汉相似,这使得人们更容易产生共鸣。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