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颂古五首 其一

标题包含
颂古五首 其一
马驹蹴踏非驴事,要使儿孙脚下行。 三日耳聋犹可怪,谩劳灼卜听虚声。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奔腾的马儿跟驴子无关,要让子孙后代学习效仿。 短短三天耳朵不适还算奇怪,别浪费时间去求医问药了。
去完善
释义
1. 马驹:比喻天子。 2. 蹴踏:践踏,此处为控制之意。 3. 非驴事:与驴无关的事情。 4. 要使儿孙脚下行:要让子孙后代按照这个方式去做。 5. 三日耳聋:指帝王的耳目暂时失去了警觉。 6. 犹可怪:尚可理解或谅解。 7. 谩劳:白白劳累。 8. 灼卜:古代的一种占卜方式,通过烧灼龟甲来观察裂纹判断吉凶。 9. 虚声:虚幻的声音,这里指噪音。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的首句“马驹蹴踏非驴事”,表达了诗人对于事物的敏锐洞察力和独特见解。诗人通过比较马驹与驴的异同,形象地指出了正确行事的重要性。接着在第二句中,作者强调要让子孙后代继承并实践这种智慧。 中间两句“三日耳聋犹可怪,谩劳灼卜听虚声”,描绘出诗人对于世俗偏见和错误观念的不满。诗人认为短暂的耳聋尚可理解,但长期被虚幻的声音所困扰则是不应该的。这两句诗寓含着深刻的哲理:我们应警惕各种虚假声音的诱惑,以免迷失了自我。总的来说,这首诗寓意着遵循正知正见、坚持真理的人生理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颂古五首 其一》是唐朝时期僧人释法忠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8世纪中期,即唐朝中叶。在这段时间里,佛教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僧侣们通过诗歌和佛法弘扬教义,推动禅宗的发展。 释法忠在唐朝是一个颇有影响力的僧人,他的诗作深入浅出地传达了禅宗的哲学思想。在创作这首诗歌时,释法忠正处于人生的巅峰期,他不仅有着深厚的佛学修养,还积累了丰富的人生经验。这些经历使他在诗歌中巧妙地表达了禅宗的哲学观点,揭示了生命的真谛。 在唐朝中叶,社会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佛教在这个时期得到了皇家的支持和民众的崇敬。然而,在这个看似繁荣的时代,人们仍面临着诸多生活困境和心理压力。释法忠作为一位富有慈悲之心的僧人,以诗歌为媒介,引导人们寻求内心的平静和自我解脱。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