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寺壁

标题包含
题寺壁
韩信栖迟项羽穷,手提长剑喝秋风。 吁嗟天下苍生眼,不识男儿未济中。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韩信用力施展自己的才能,但处境困顿,提着长剑在秋风中呼喊。叹息啊,天下的百姓们,你们没有看到这位杰出男子的未竟之志。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题寺壁:这首诗的名字,描述了在寺庙墙壁上写下这首诗的场景。 2. 韩信:西汉初年的一位著名军事家,是刘邦的重要将领。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英勇善战的代表。 3. 栖迟:形容休息或停留的状态,这里可以理解为韩信的暂时失意。 4. 项羽:与韩信同时期的另一重要人物,是刘邦的竞争对手,最终败亡。 5. 穷:贫乏,这里可以理解为项羽的困境。 6. 手提长剑:用剑来比喻英雄的气概。 7. 喝秋风:形容秋风中的豪迈之气。 8. 吁嗟:感叹词,表示哀叹或惊叹。 9. 苍生:百姓,民众。 10. 不识男儿未济中:意思是世人只看到英雄的表面,不了解他们内心也有未完成的事业。未济,指事情尚未完成。
去完善
赏析
《题寺壁》是一首充满豪情的诗,诗人借古讽今,抒发了自己对英雄豪杰的敬仰和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 首句“韩信栖迟项羽穷”以历史上的两位名将韩信和项羽作为对比,表现出他们在困境中的坚韧不屈。韩信曾受困于贫贱,但终能施展才华;而项羽虽然勇冠三军,却因一时之误而自刎乌江。 次句“手提长剑喝秋风”展现了豪情壮志的画面。诗人化身为手持长剑、迎风而立的英雄形象,表达了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气概。 第三句“吁嗟天下苍生眼”表达出诗人的愤慨之情。他感叹世人往往只看表面,不能识别真正的人才,这不仅是对他们自己的悲哀,也是对国家民族的忧虑。 末句“不识男儿未济中”进一步强调了这个观点,同时暗示真正的男儿志在四方,胸怀壮志,即使身处困境也不会气馁,这种精神才是值得世人敬佩的。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寺壁》是北宋著名文人冯京的一首题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997年,正值北宋时期。在这一年里,宋真宗刚刚即位,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得到了迅速发展。 在这段时间里,冯京的人生际遇颇富戏剧性。他在早年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取得好成绩。然而,他并未放弃努力,继续在文学、历史等领域钻研。最终,他成为了一名杰出的学者,被任命为翰林院编修。在此期间,他曾多次为朝廷起草重要文书,为国家治理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这个时代,北宋社会逐渐形成了崇尚文治的文化氛围。皇帝重视文人士大夫的作用,鼓励他们参与国家政治,发挥自己的才能。在这样的背景下,冯京的才华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他的诗歌作品也成为了北宋文学的代表之一。 综上所述,《题寺壁》这首古诗是在北宋初年,冯京这一特殊的人生际遇和时代背景下创作的。它既反映了冯京个人的才华与执着,也体现了那个时代对文化的尊重和对人才的珍视。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