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张昌宗
一水潆回绕沌村,子房苗裔此间存。
同居八世三千口,可惜君恩未表门。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有一条蜿蜒曲折的小溪环绕着这个村落,这里住着张良的后裔。他们共同居住了八代人,有三千人,遗憾的是没有得到皇帝的恩典,没能得到显贵的地位。
去完善
释义
《咏张昌宗》注释如下:
1. 冯京:宋朝著名文人,官至尚书令,与苏东坡等人交好。
2. 一水:指一条水流,这里可能指的是作者所在地方的河流。
3. 潆回:形容水流弯曲环绕的样子。
4. 绕沌村:流向村庄周围,混沌的村庄。
5. 子房:指西汉初年著名的谋士张良,字子房。
6. 苗裔:后代子孙。
7. 此间存:意思是这里有一个张良的后代。
8. 同居八世:表示这个家族共同居住了八代人。
9. 三千口:这里的“三千”是虚数,表示人口众多。
10. 可惜:表达遗憾之情。
11. 君恩:皇帝的恩典。
12. 未表门:没有将家族显赫的门第显露出来。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张昌宗的家族背景和生活环境,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他命运的惋惜。开篇通过描述“一水潆回绕沌村”的景象,暗示了张昌宗出身于平民家庭,而他作为子房的苗裔,具有着不凡的气质和才能。“同居八世三千口”这一句则揭示了张昌宗家族的繁荣昌盛,然而他却没有得到足够的君恩,这使诗人感到遗憾和痛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咏张昌宗》是宋代诗人冯京创作的一首赞美诗,描绘了当时的风流才子张昌宗的形象。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058年左右,正值北宋仁宗时期。
在那个时代,文化繁荣,科举制度使得士人阶层逐渐崛起,文人们常常以诗歌表达对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见解。冯京本人就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他参加过科举考试,成绩优异,后来成为了朝廷重臣。
在冯京创作这首诗歌的时期,北宋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十分激烈,文人墨客们也在寻找表达自己的方式。冯京通过对张昌宗这位才子的赞美,表达了对于才情出众者的敬佩之情,同时也反映出他对时局的忧虑。
总的来说,《咏张昌宗》这首诗歌反映了北宋时期文人的精神风貌,他们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矛盾和权力斗争中,仍然保持着对文化和知识的敬畏之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