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贻曦上人

标题包含
贻曦上人
四十年来多少人,一分零落九成尘。 与师犹得重相见,亦是枯株勉强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方干(809年-约880年),字雄飞,号玄英子,唐朝晚期著名的诗人。他出生于浙江淳安,家境贫寒,但勤奋好学,才华横溢。 方干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因性格耿直、不愿趋炎附势而未被录取。此后,他放弃功...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过去的四十年里,有多少人已经消失无踪,就像风中的尘埃一样难以找寻。而能够再次与你重逢,就像一棵枯萎的树勉强展现出春天的气息。
去完善
释义
"贻曦上人":这是唐朝诗人方干的一首五言诗,标题中的“贻”是赠送的意思,“曦上人”指一位名叫曦的僧人。这首诗是诗人送给僧人的一首诗篇。 "四十年来多少人,一分零落九成尘":这句诗的意思是,在过去的四十年里,有多少人已经离世,只有一少部分人还活着。“四分零落”表示大部分人都已经离世,“九成尘”表示死去的人化为尘土。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生命无常的感慨。 "与师犹得重相见,亦是枯株勉强春":这句诗的意思是,即使我们与师父再次相见,也如同枯木逢春一般,生命已经不再年轻。这里“枯株”指的是枯萎的树木,“勉强春”表示勉强维持生机。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老病死、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慨。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时光流转、人生无常的诗。诗人在开篇即通过“四十年来多少人,一分零落九成尘”表达出时间无情地带走生命的感慨。接下来的“与师犹得重相见,亦是枯株勉强春”则是对这种生命短暂、世事如烟的深刻体悟。在这两句中,诗人通过与曦上人的重逢,揭示了即便经历过时间的打磨,生命中的那份真挚友情和深厚信仰依然能够给予人们温暖和力量,让人在生命的冬天也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沉痛的语气表达了人生苦短、世事如梦的感叹,但又在情感深处强调了精神力量的坚韧和不朽。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贻曦上人》是唐朝诗人方干的著名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唐懿宗时期(860-874年),正是唐朝晚期。在方干生活的时代,佛教文化盛行,禅宗思想更是深入民心,许多文人墨客都以佛家高僧为友,以诗书交流为乐。 在这个时间段里,方干经历了进士不第的打击,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对诗歌的热爱和追求。他一生清贫,却坚持著书立说,成为了一位颇有成就的诗人。他的诗作多以山水田园、禅意哲理为主题,表现出一种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 在这个时期,唐朝的国力已经开始衰落,政治腐败严重,百姓生活困苦。然而,佛教思想却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里,给人们带来了一丝安慰和寄托。方干与曦上人的交往,正是这一时期的写照。他们在诗歌中互相倾诉心声,探讨人生真谛,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