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弟逢原
无求子乐我何悲,且与儿曹并日饥。
子道合人终不苟,有求虽欲可从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答弟逢原》:此诗作者为北宋时期著名女诗人王氏。本诗表达了她为人恬淡寡欲、甘愿与诸儿共度贫苦生活的信念,强调求仁得仁的道理,表现了她安贫乐道的情操。
“无求子乐我何悲”:意为我没有过多的欲望,能过上简朴的生活便感到快乐,我又有什么悲伤的呢?
“且与儿曹并日饥”:这句是说我和我的孩子们每天都吃不饱饭。儿曹,指的是自己的孩子或晚辈。
“子道合人终不苟”:这句表示自己的处世原则始终严谨认真,不随便与人妥协。子道,指孔子的教诲,这里引申为自己的道德原则。
“有求虽欲可从谁”:即便有追求的欲望,又可以从谁那里得到满足呢?这是说不能依靠他人,而应该自己努力去实现愿望。
去完善
赏析
这首《答弟逢原》是王氏写给其弟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在生活困苦中依然坚守信念和原则的精神风貌。诗人首先表示自己和弟弟在面对困境时能保持乐观,不因生活艰难而悲哀;接着又以自己与孩子们共患难、共度饥饿的生活经历,体现出家庭成员之间的深厚感情。接下来的两句则是诗人对人生价值观的阐述:认为应遵循“子道”(即做人的道理)行事,始终不做苟且之事,即使在物质上有需求,也不应该违背原则和道义去谋求满足。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王氏坚定的道德观念和人格魅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答弟逢原》是宋代诗人王之道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北宋末年,当时社会动荡,政治腐败,民生疾苦。王之道出生于书香门第,早年即有诗名,曾任官职,后因政治斗争被贬谪。在这个时期,他经历了人生的起起伏伏,对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答弟逢原》这首诗中,王之道以婉约的诗风表达了对弟弟的思念之情。他描绘了兄弟之间的深厚感情,以及彼此间的牵挂。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世事沧桑的感慨,以及对亲人的关爱。这首诗既体现了作者的人文关怀,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