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对月
斜髻娇娥夜卧迟,梨花风静鸟栖枝。
难将心事和人说,说与青天明月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是一个美丽的夜晚,一个梳着斜髻的年轻女子躺在床上迟迟未能入睡。窗外,梨花在微风中静静摇曳,鸟儿在树枝上栖息。她心中的思念之情无法向人倾诉,只能对着天上的明月和青天诉说自己的心声。

去完善
释义
1. 美人:这里指女子,与“斜髻娇娥”呼应,均指代女性。
2. 对月:面对月亮,向月亮倾诉。
3. 唐寅: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字伯虎,号桃花庵主,江苏苏州人。此诗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态度和对美的追求。
4. 斜髻:倾斜的发髻,指的是古代女子的发型。
5. 娇娥:美丽的少女。
6. 夜卧迟:晚上睡觉时间较晚。
7. 梨花风:梨花开放时的风力,即春风。
8. 静:安静,宁静。
9. 鸟栖枝:鸟儿栖息在树枝上,意指鸟儿休息。
10. 心事:内心的想法和感受。
11. 和:跟从、和盘托出。
12. 人说:与他人交流分享。
13. 青天:蓝天。
14. 明月:明亮的月亮。
全诗以月光为背景,通过描述美丽女子夜间活动的情景,展现了她难以言表的心情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为读者呈现出一幅静谧而美丽的画面。

去完善
赏析
这首《美人对月》描绘了女子深夜无法入睡的场景。首句“斜髻娇娥夜卧迟”通过描述女子的发型和睡觉时间,表现出她的孤独和忧郁。接下来,诗人以“梨花风静鸟栖枝”为衬景,营造出宁静、冷清的氛围,使得女子的内心情感更加突显。
第三句“难将心事和人说”揭示了女子内心的矛盾,她有满腹的心事却无法倾诉给身边的人。而最后一句“说与青天明月知”则表达了女子在无助之下,选择将心事告诉夜空中的明月,以此寻求心灵的慰藉。这句诗既表现出了女子的孤寂,又体现了她与自然的亲近。整首诗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女子的情态和心理活动,呈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明朝成化二十三年,江南才子唐寅因科举案身陷囹圄,饱受世人白眼。在这段漫长的岁月里,他饱经沧桑,却也从中领略到了人生百态。这一年中秋夜,月色皎洁,唐寅独自在寓所之中,借着这美好的月光,抒发心中的忧愁与感慨。他挥毫泼墨,将所见所思尽数化为文字,成就了千古传颂的佳作——《美人对月》。
在那个时代,科举功名是士人晋升的主要途径,因此许多人梦寐以求能够获得一官半职。然而,唐寅却因一场科举案而前途尽毁,受尽世间冷暖。这种境遇使得他对世事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他更加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
在这首诗中,唐寅通过对美的赞美,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美人的形象,以及她们在月光下的倩影。这不仅是对美人的赞美,也是对美丽时光的怀念。同时,诗中的“长空”、“明月”等词句,又传达出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渴望。
总之,《美人对月》这首古诗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它反映了唐寅在那个时期的遭遇和心境,也展现了他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