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九里路

标题包含
九里路
去年九里路,乌攫人肠挂枯树。 今年九里溪,沙头白骨高复低。 人生变灭如泥土,死后犹传姜万户。 翠眉粉颊谁家儿,夜赴军前效首虏。 将军多爱恩意疎,分将吴口充包苴。 慇懃道与送行使,前日朝官多有书。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方一夔,字时举,号古愚,明朝人,生卒年不详。他是明朝的一位著名学者,以博学多才、品行高洁而著称。 方一夔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对经史子集都有深厚的造诣。他的学问广...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去年长途跋涉千里,乌鸦叼着人肠挂在枯树上。 今年又是千里之遥,沙地里的白骨高低起伏。 人生的变幻就像尘土一样渺小,死后的名声却能一直流传。 那些画着翠绿眉毛、抹着粉颊的姑娘们,晚上却要赶赴前线当俘虏。 将军总是关爱不周,于是她们被分散到各个角落。 恳切地将这一切告诉使者,昨天朝中的官员们都收到了消息。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九里路:指的是古时的一个地名。 2. 乌攫人肠挂枯树:描绘战争残酷景象的语句,意为乌鸦抓住死者的肠子挂在枯树上。 3. 九里溪:同“九里路”,可能是指同一个地方,也可能不是。 4. 沙头白骨高复低:描写战场的白骨高低不平的景象。 5. 人生变灭如泥土:形容人生的无常和脆弱。 6. 死后犹传姜万户:即便死亡,也能让后人记住他的名字。这里的“姜万户”可能是一个具体的人物,也可能是一个象征性的称呼。 7. 翠眉粉颊谁家儿:描述女子年轻貌美的形象。 8. 夜赴军前效首虏:指女子在夜间前往军队服役,成为俘虏。 9. 将军多爱恩意疎:指将军虽然关爱士兵,但有时疏忽照顾。 10. 分将吴口充包苴:意指把战败方的妇女分配给战胜方的将士作为奴婢。 11. 慇懃道与送行使:告诉使者要细心地传达此信息。 12. 前日朝官多有书:指先前朝廷官员们已有书信往来。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的残酷以及人性的悲剧。诗人以“九里路”为题,暗示战争的持续和百姓的苦难。“乌攫人肠挂枯树”形象地刻画了战场的惨烈景象,使人触目惊心。“沙头白骨高复低”则揭示了战争带来的生命消逝和无尽的哀伤。接下来,诗人通过描绘姜万户的形象,表达了对战死者身后的悲悯和敬意。而“翠眉粉颊谁家儿,夜赴军前效首虏”则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年轻女性因战争被迫投身军前的悲惨命运。诗人进一步揭示“将军多爱恩意疎,分将吴口充包苴”的冷漠现实,表达了对于统治者无情征战的不满。结尾处,诗人向送信使者表示关怀之情,同时又讽刺朝官们的麻木不仁,使全诗在悲伤的氛围中透出一种深沉的愤怒。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九里路》是宋代诗人方一夔的一首描绘山水风光的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公元11世纪,也就是北宋时期。这一时期,中国诗歌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许多著名诗人如苏轼、黄庭坚等都在这一时期活跃。 方一夔生活在这样一个诗人的黄金时代,他的作品受到了当时文学风气的影响。他的生活经历和人生际遇对这首诗的创作有着重要影响。方一夔曾在官场任职,但不久即退隐山林,过起了田园生活。这种人生经历使他对自然山水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受,这也反映在他的诗歌作品中。 在《九里路》这首诗中,方一夔通过对九里路的描绘,展现了他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同时,这首诗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对文人隐居生活的认可和尊重。总的来说,《九里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一个充满诗意和哲理的时代,作者的人生经历和时代背景共同塑造了这首诗的独特风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