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早行
清晨出故溪,邻曲未闻鸡。
草露平平湿,溪云漠漠低。
转山人忽见,分路马多迷。
作客风埃里,难堪听鼓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早上离开故乡的小溪,邻里还没有听到鸡鸣。
草上的露水还湿润着,溪边的云朵低垂着。
登山时突然看见了美景,分别在路上迷失了方向。
在旅途中被风尘和噪声所困扰,很难忍受这些纷扰。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姚宽:南宋文人。
2. 西溪:位于浙江杭州的旅游景点。
3. 故溪:家乡的河流。
4. 邻曲:邻居。
5. 闻鸡:听到鸡鸣声。
6. 草露平平湿:草地上的露水将干未干。
7. 溪云:溪流上漂浮的云朵。
8. 漠漠低:形容云朵低垂的样子。
9. 转山:翻过山脉。
10. 分路:分开的道路。
11. 马多迷:马匹迷失方向。
12. 作客:旅居他乡。
13. 风埃:尘土飞扬。
14. 难堪:难以忍受。
15. 鼓鼙:古代作战时敲击的军鼓,这里指战争。
去完善
赏析
《西溪早行》是一首描绘清晨行旅景色的古诗。诗中,姚宽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西溪早晨的景象。“清晨出故溪,邻曲未闻鸡”两句点明时间、地点和主人公的行踪。在晨光微露的清晨,诗人离开家乡,开始了新的旅程。接下来的四句,则具体描绘了沿途的风景:草地上的露水还带着湿气,低垂的云彩环绕着溪流,转过山岗时突然看到了美丽的景色,岔路口的马儿迷失了方向。然而,在这样的风景中,诗人却感叹自己身处风尘之中,难以忍受战乱的喧嚣。全诗通过细致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旅途中的所见所思,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战乱的不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西溪早行》是宋代词人姚宽的一首描绘清晨出行情景的诗歌。此诗创作于宋徽宗宣和年间(公元1119-1125年)。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姚宽正处于人生的中年期。他曾任钱塘县尉、泗州录事参军等职,期间接触到了很多社会底层民众的生活。这种经历使他更加关注民生疾苦,对社会现实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因此,他的作品往往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
在宣和年间,北宋社会政治腐败,民不聊生。与此同时,金兵南下,边疆战事频繁。在这种背景下,姚宽通过描绘西溪早行的景象,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忧虑。他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相结合,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