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
两岸杨花风作雪,一池荷叶雨成珠。
暮猿啼处三声绝,寒雁归时一叶秋。
一双泪滴黄河水,愿得东流入汉宫。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河岸两边柳絮飘飘如雪,池塘里荷叶在雨中晶莹如珠。
傍晚时分,山中的猿猴啼哭之声已经消失,寒雁南归之际已是秋天。
一滴眼泪如同黄河水,希望它能流向汉朝的宫殿。
去完善
释义
1. 杨花:指柳絮。
2. 风作雪:意指风吹起的柳絮像雪花一样飘舞。
3. 荷叶:荷花的叶子。
4. 雨成珠:指雨滴落在荷叶上凝结成的水珠。
5. 暮猿:傍晚的猿猴。
6. 三声绝:指猿猴叫了三声就停止了。
7. 寒雁:寒冷天气中的大雁。
8. 一叶秋:形容秋天来临,树叶开始凋落。
9. 泪滴:眼泪。
10. 黄河水:黄河的水。
11. 东流:向东流动。
12. 汉宫:汉朝的宫殿。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陈润的一首五言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首联以“两岸杨花风作雪,一池荷叶雨成珠”开篇,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美丽的春日画面:春风吹拂,杨柳絮如雪花飘舞;细雨滋润,池塘里的荷叶上滚动着晶莹的水珠。这里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也流露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颔联以“暮猿啼处三声绝,寒雁归时一叶秋”承接,进一步展示出季节的变化和时间的流逝。傍晚时分,深山中的猿猴悲鸣,仿佛在为季节的更替而感慨;寒露降临,南飞的大雁在落叶纷飞中寻找归宿。这两句诗将自然的变化与动物的活动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深沉、宁静的氛围,让人不禁陷入沉思。
尾联则以“一双泪滴黄河水,愿得东流入汉宫”收尾,表达出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他借用黄河之水比喻自己的泪水,希望能像河水一样流入皇宫,引起统治者的关注。这里的“汉宫”可以理解为唐朝的都城长安,也可以象征国家的最高权力中心。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生命现象的观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生问题的关注,显示出其深沉的家国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句》是唐代诗人陈润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在唐朝时期(618年-907年),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繁荣盛世,经济、文化发展迅速,诗歌创作达到了高峰。陈润生活在唐玄宗李隆基(712年-756年在位)时期,这是一个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也是唐诗的黄金时代。
在这个时期,陈润的人生际遇颇有些坎坷。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始终未能及第。尽管如此,他并没有放弃对文学的热爱,仍然坚持创作诗歌。他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受到了当时文人的高度评价。
在陈润生活的时代,唐朝的社会风气开放,文人墨客们热衷于交流思想、切磋技艺。诗歌成为了他们表达情感、抒发胸臆的重要载体。陈润的这首《句》正是表达了他在那个时代的感慨和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