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二子 其二
体道识泰否,涉世随悲欢。
滞迹红尘中,情寄青云端。
早年勤学道,晚节懒为官。
心活乾坤似,机员身自安。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体验道德了解世俗,经历世事感受悲喜。
身陷尘世却心系云端,早年学习道理,晚年不愿做官。
内心灵活适应世界,心灵自由平静安宁。
去完善
释义
1. 泰否:指世道的太平与动荡。在这里指的是人们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社会状况。
2. 涉世:指经历世事。
3. 滞迹:滞留行迹,形容人在某种环境中长时间停留。
4. 红尘:佛教用语,指的是世俗生活中的纷扰与困扰。
5. 青云:比喻高官显爵或远大的抱负。
6. 早年:年纪尚轻的时候。
7. 晚节:晚年时期。
8. 心活:心灵豁达,不拘小节。
9. 乾坤:天地,在这里指的是整个社会环境。
10. 机员:有机缘的人,即有机会获得好运的人。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示二子”为题,表达了自身对人生、处世、功名等哲理的思考和态度。首联描绘了一种通达世事的状态:理解事物兴衰的道理,从而在纷繁复杂的世事中保持乐观的心态。颔联则表现出作者在现实中求索却难以超脱的心情:在繁华俗世中受困,内心却向往云端的高远和纯净。诗的后两联继续深化主题,诗人提到自己早年的勤奋求学和晚年的无意功名,表露了从心底热爱学问、关切百姓的心意,以及对道德责任的看重。这首诗展现出一种深深的哲理关怀,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自省和对人生的积极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示二子 其二》这首诗是南宋诗人胡宏于1189年所创作的。当时他正担任广东提举,负责监察地方官员。在这段时间里,胡宏的两个儿子胡以和、胡以实分别在临安府学及广州珠江书院读书。由于公务繁忙,胡宏不能经常陪伴在子女身边,因此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子女的关爱之情和对他们成长成才的期许。
在胡宏所处的时代,南宋王朝已经建立,但在北方广大地区仍由金国占据。这个时期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科举制度成为士人谋求功名利禄的主要途径。在这样的背景下,胡宏希望自己能够以身作则,教育子女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行,为国家做出贡献。
诗中的“吾家千里驹,定应振空谷”表达了胡宏对子女才能的肯定和期望。他认为自己的两个儿子有潜力成为国家栋梁之才,希望他们能够在学业上取得优异成绩,为家族争光。而“尔辈勉自强,勿恃我寒暑”则强调了自我努力的重要性,告诫子女不要因为父母的关爱和支持而懈怠,要勇于面对困难,不断提升自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