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伯氏还乡
江村沙暖蒌蒿长,味比枸杞新甘香。
茁茁荻芽生近渚,紫花台莱初未尝。
白羊乌床俱在牧,茅舍竹篱是故乡。
人生未必须富贵,万里且愿身康强。
径买官场旧醅酒,共醉春风殊未央。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江边村庄沙滩暖和蒌蒿生长,味道比枸杞更新鲜甘甜。
近水处荻芽茁壮成长,紫花台菜初次品尝。
白色的羊群和乌黑的床铺都在牧场,茅屋竹篱才是我的家乡。
人生不一定要富贵,只希望身体健康、精神强健。
就买下官场上的旧酿美酒,一起沉醉在春风中尚未结束。
去完善
释义
1. 江村:江边的小村庄。
2. 沙暖:沙滩温暖。
3. 蒌蒿:一种水生植物,又称芦蒿。
4. 枸杞:一种常绿灌木,其果实可食用或药用。
5. 茁茁:植物生长的样子。
6. 荻芽:荻的嫩芽。
7. 紫花台莱:紫花薹菜,一种蔬菜。
8. 白羊乌床:白色的羊和黑色的牛。
9. 茅舍竹篱:用茅草和竹子搭建的房屋和围栏。
10. 官场旧醅酒:官场,指卖酒的店铺;旧醅酒,陈年的未过滤的酒。
11. 未央:未尽的意思。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乡村风光和表现诗人悠闲生活态度的诗。诗人胡宏通过细致观察江村的自然景象,捕捉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诗歌前四句描绘了蒌蒿、枸杞等植物的生长,并赞美它们的新甘香味道。同时,“沙暖”则暗示着气候的宜人,充满了生机和希望。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荻芽和新生的紫花台莱,进一步强调了春天的到来。在接下来的四句中,诗人则以平和的心态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他视羊群和乌床为家乡的象征,以茅舍竹篱为心灵的归宿。最后两句表达出诗人的人生观念,他认为人生的真谛在于身体健康和精神愉悦,而不是追求荣华富贵。整首诗在春天的大背景下,通过对乡村景色的描绘,展现出诗人闲适的生活态度和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同伯氏还乡》是南宋著名文人胡宏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50年,即南宋绍兴二十六年。
在这一时期,胡宏的生活经历了一系列的变迁。他早年曾受教于父亲胡安国,接受了儒家经典的教育。然而,他的父亲去世后,家道中落,生活陷入困境。在困难时期,胡宏发奋努力,最终成为了一位知名的文人。他不仅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还在政治上有所作为,曾任过知州、通判等官职。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胡宏正处在一个回乡省亲的阶段。当时,南宋政权已经稳定下来,社会相对安宁。胡宏在回乡的过程中,亲眼目睹了家乡的繁荣景象,心中涌起了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因此,他以诗人的敏锐观察力,捕捉到了家乡的美景,并通过优美的诗句表达了出来。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