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
六国亿万人,谁是报讐者。
壮哉博浪沙,一击震天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古代中国的大地上,曾有六个国家的人民生活着,谁能为他们报仇雪恨呢?
真是英勇啊!在博浪沙的那次行动,一拳击中敌人,震动全国,震惊世界。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六国:指战国时期存在的六个诸侯国,分别是齐、楚、燕、韩、赵、魏。这里指的是秦朝统一六国之前的中原各国。
2. 亿万人:形容人数众多。在古代汉语中,"亿"表示十万。
3. 报雠者:指为报仇雪恨而努力的人。
4. 壮哉:表示赞美或敬佩的语气词,意为“真壮烈”。
5. 博浪沙:位于今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是张良刺杀秦始皇的地方。
6. 一击:一次行动。
7. 震天下:使全天下震动,形容影响巨大。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张良的描绘,表达了对英勇无畏精神的赞美。诗人首先提到六国亿万人民,但只有张良成为了报仇者,展现出张良的高尚品质。接着描绘了博浪沙事件,用“一击震天下”来形容张良英勇的行为,表达出对张良坚定的信念和勇敢的行动的敬仰。整首诗气势磅礴,充满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张良》是南宋诗人胡宏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1127-1279年),这是一个战乱频繁、政治动荡的历史时期。
在这个时期,胡宏作为一位爱国文人,对国家的命运深感忧虑。他希望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历史的看法和对现实的关注。在《张良》一诗中,胡宏以张良为题材,通过对张良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忠诚、智慧和勇气的赞美,同时也隐含了对当时社会的批判和期待。
在南宋时期,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一方面,金兵南下,中原大地生灵涂炭;另一方面,朝廷内部斗争激烈,权臣当道,百姓疾苦。在这种背景下,胡宏创作了这首《张良》,以表达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