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江子玉二首 其二
白驹皎皎来空谷,希声绝世人难续。
异端蠭起乱群风,摆脱敝衣聊一沐。
悠然良夜得酣寝,觉来无欠亦无足。
不蹈红尘陌上花,自种青云陇头粟。
呜呼夫子大圣人,七日藜羹食无粥。
休争得失等鸡虫,克己乐善充身腹。
风云变化会有时,微吟袖手清溪曲。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洁白骏马驰骋在空旷的山谷,稀有美妙的音乐却无人传承。
异说风起云涌搅乱了学术风气,抛弃过时的观念我们需重新审视。
在这静好的夜晚得以安眠,醒来后发现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不愿涉入尘世的纷扰,只愿耕耘自己心灵的沃土。
伟大的人物啊,圣明的思想家,即便生活简朴也能怡然自得。
不要计较个人的得失,修养品行积极行善。
风云变幻总有时机,悠然自得品味溪水边的风景。
去完善
释义
白驹:骏马,此处比喻贤才。
空谷:山谷、幽静的地方,象征未被赏识的人才或隐士。
希声:形容声音细微,这里指真理的声音。
异端:不同的观点、非正统的观点。
蠭起:像蜂群一样涌现,形容大量出现。
敝衣:破旧的衣服,意指破旧的思想。
一沐:洗头,这里指洗去旧的观念。
红颜:红色的花,这里指红色的花瓣。
觉来:醒来后。
无欠亦无足:没有缺失也没有满足,指心灵平静的状态。
不蹈红尘:不涉足世俗纷扰。
青云:高空的云彩,比喻高远的人生理想。
陇头粟:田地里的谷子,比喻劳动果实。
夫子:指孔夫子。
七日藜羹:用野菜熬成的汤,表示困苦的生活。
鸡虫:指琐碎的小事。
克己:克制自己,抑制私欲。
乐善:乐于行善事。
充身腹:充实自己的内心。
风云变化:形容事物发生大的改变。
微吟:低声吟咏。
袖手:把手藏在袖子里,形容不过问事情。
清溪曲:清澈的溪水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名为《和江子玉二首 其二》,作者是南宋时期的胡宏。这是一首描绘诗人内心世界与人生观的抒情诗。在这首诗中,胡宏以其独特的人文关怀和哲学思考,探讨了人生的价值观、生活态度以及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
首先,诗人以“白驹皎皎来空谷,希声绝世人难续”开篇,描绘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白驹寓意美好时光,空谷象征着诗人超脱世俗的心境。这句话传达出诗人在喧嚣世界中寻找内心宁静的渴望,同时也表现出他对于人生追求的执着。然而,这样的境界却难以被世人所理解和延续。
接下来,诗人提到“异端蠭起乱群风,摆脱敝衣聊一沐”,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现象的不满。在纷扰的社会环境中,人们容易被各种思想观念所困扰,失去自己的方向。诗人认为,只有摆脱这些无谓的纷扰,才能像沐浴一样洗净内心的污浊,保持清醒的头脑。
接着,诗人又以“悠然良夜得酣寝,觉来无欠亦无足”表达了自己的人生理想。他希望能在宁静的夜晚获得心灵的休憩,醒来时感受到内心的满足与宁静。这种心境无疑是对尘世纷争的一种超越,也是对精神家园的深情寄托。
此外,诗人还表达了“不蹈红尘陌上花,自种青云陇头粟”的人生态度。他认为应该摒弃尘世的纷扰,追求自我实现的精神境界。诗人形象地将这一理念比喻为“自种青云陇头粟”,意味着在心灵的高地上播种希望的种子,收获人生的智慧与幸福。
最后,诗人以“呜呼夫子大圣人,七日藜羹食无粥”表达对圣贤的敬仰之情。他以圣人的品德作为人生的榜样,希望在精神世界里找到生活的真谛。同时,诗人提醒人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得失时要保持豁达的心态,关注内心的充实与满足。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胡宏作为一位文人士大夫的独特视角和深刻思考。他在喧嚣的世界中寻找宁静的归宿,倡导一种积极向上、超脱物外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和江子玉二首 其二》是南宋著名诗人、政治家胡宏在公元1163年创作的。此时正值南宋时期,宋金两国处于战争状态,国家局势动荡不安。
胡宏(1105-1161),字仁仲,号华山居士,南宋湘阴(今属湖南)人。他是南宋著名的文人、学者,曾任太学博士、尚书省郎官等职。胡宏一生著述颇丰,但传世作品不多,主要作品有《华山居士集》等。
在这首诗的创作期间,胡宏正担任太学博士一职,他的一生都在为国家建言献策,为百姓谋福祉。然而,由于当时南宋朝廷偏安一隅,政治腐败,民不聊生,胡宏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胡宏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和百姓的忧虑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诗中的“江子玉”是指江子玉,他与胡宏同为南宋文人,二人交情甚好,常有唱和之作。在这首诗中,胡宏以江子玉的名义,抒发自己对国家现状的忧虑之情,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