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刘子驹存存室
动中涵静是天机,静有工夫动不非。
会得存存存底事,心明万变一源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动中涵静":本句意为在动态之中保持安静的心态。其中“涵静”指一种心境平静的状态,“天机”在此处代指自然而然的准则或道理。
2. "静有工夫动不非":这句话强调在静态中也有功夫可练,且动静两者并无对错之分。"工夫"原指时间和劳力,此处指修养、锻炼的过程;"非"表示错误、不对。
3. "会得存存存底事":此句意指要理解并掌握保存内心世界的本领。其中,"会得"是领悟到的意思,"存存"是使...留存的意思,"存底事"即保存内心的本事。
4. "心明万变一源归":意思是人心明了各种变化后的实质,万变不离其宗,终归于一源。"心明"指的是对事物本质有清晰的认识,"万变"表示多种多样的变化,"一源归"是统一来源、统一原理的意思。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胡宏在回应刘子驹的“存存室”时所创作的。整首诗的主题在于探讨动静之间的辩证关系和内心世界的安定之道。诗人以富有哲理的语言引导我们理解生命之中的诸多变化最终都能归于一源的道理。
首先,首句"动中涵静是天机",点明了动态与静态的共生关系。这一观点表明,生活中的波澜起伏固然存在,但内心的平静与宁静也可以在此过程中得到锻炼。这种哲学思想强调了在生活与工作的变化中去寻求平衡的重要性。
接着,第二句"静有工夫动不非",指出通过静的状态来磨练自己,可以避免在外界纷扰时失去方向。这里提到的"工夫"并非单指时间或精力,而是意味着一种持续不断的修养与成长。只有当我们内心坚定,才能在外界的动荡中保持正确的行为准则。
紧接着,第三句"会得存存存底事",进一步解释了要把握住存在的本质,并揭示出心灵的力量和重要性。这里的"存存"可理解为使事物长存于心中,诗人希望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积累来提高个人的道德境界,从而达到心灵的纯净和高尚。
最后,结尾句"心明万变一源归",总结了全诗的主旨。在这里,诗人倡导的是一种心态上的超脱,即在面对万变的世事之时,能够洞察其中的规律,从而实现精神的升华和解脱。这样的心态有助于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做到坦然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
总之,胡宏的这首诗通过对动静关系的深刻剖析,引导人们达到内心的平和与智慧。这种精神追求对于现代人而言具有很大的启示作用,教会我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如何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刘子驹存存室》是南宋著名诗人、学者胡宏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具体时间约在公元1160年至1190年之间。
在这段时间里,胡宏作为南宋时期的一位博学多才的士人,曾担任过多地的书院教授,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文人墨客。然而,由于当时南宋朝廷对金政策反复无常,边患问题一直未能得到解决,导致国家局势动荡不安。这使得胡宏的内心充满了忧虑和感慨,从而激发了他在文学创作上的灵感。
此外,胡宏所处的时代,正值理学思想盛行之时。理学家们主张“仁、义、礼、智、信”五常之德,强调儒家伦理道德的重要性。受此影响,胡宏在诗歌创作中也表现出对道德修养和人文精神的关注。这种关注体现在《和刘子驹存存室》一诗中,通过对书房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渴望通过读书来提高个人道德品质、传承文化传统的愿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