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西林寺廓然堂有怀

标题包含
西林寺廓然堂有怀
超然峰头秋气清,廓然堂延秋月明。 我乘清秋弄秋月,中有所感思冥冥。 峰势凌苍穹,上有烟林封。 去天不盈尺,路断心忡忡。 堂空人何在,澹然思无穷。 寂寂本心流太空,虚名过耳如松风,惆怅祸乱波流洪。 目极征鸿淡淡天,万古消沉向此中。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胡宏(1105-1161),字仁仲,号五峰居士,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他是南宋湖湘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朱熹、张栻并称“东南三贤”。 胡宏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他的父亲胡安国是著名的学者和官员...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超然峰之巅,秋天的气息格外清新,宽阔的大堂沐浴在明亮的月光之中。 我在清凉的秋天里欣赏着美丽的月亮,心中涌现出深深的思绪。 山峰气势磅礴,仿佛要触摸到苍天,山上的烟雾缭绕,树林掩映其中。 离天空仅一步之遥,道路中断,心中充满忧虑。 空旷的大堂里,人们已散去,我的心绪却久久不能平静。 我的心灵静静地流淌在浩渺的宇宙间,那些虚浮的名声如同吹过的松风,让人惆怅不已。 放眼望去,远方的征鸿在天边渐渐模糊,古今多少事都消失在这浩瀚的时空之中。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西林寺:位于江西省庐山上,是佛教净土宗的著名寺庙。 2. 廓然堂:西林寺内的一个厅堂。 3. 超然峰:庐山的山峰之一,相传为唐代诗人白居易曾登临的地方。 4. 清秋:秋天,此处指初秋时节。 5. 凌苍穹:形容山峰高耸入云。 6. 烟林封:烟雾笼罩的树林。 7. 不盈尺:距离天空不到一尺,形容山峰之高。 8. 路断:山路断绝,形容登山之艰难。 9. 忡忡:忧虑不安的样子。 10. 澹然:宁静、淡然的样子。 11. 本心:佛教用语,指人的真实本性。 12. 虚名:虚假的名声。 13. 松风:形容风声如松树摇曳的声音。 14. 惆怅:因失望或痛苦而心情忧郁。 15. 祸乱:灾难和混乱。 16. 波流洪:比喻事物的传播和发展。 17. 目极:眺望远方。 18. 征鸿:远飞的鸿雁。 19. 淡淡天:天空湛蓝的景象。 20. 万古:久远的历史。 21. 消沉:消逝、消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西林寺廓然堂的所见所思,以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纷扰、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首联“超然峰头秋气清,廓然堂延秋月明”,点明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和季节。在深秋时节,超然峰顶的空气格外清新,廓然堂前的月色分外明亮。这里的“廓然”二字,既指西林寺的堂名,又暗示了诗人豁然开朗的心境。 颔联“我乘清秋弄秋月,中有所感思冥冥”,抒发了诗人的心境。在美好的秋夜,诗人欣赏着明亮的秋月,心中却涌现出无尽的感慨。这种感慨如同茫茫的夜色,无法言说,却又真实存在。 颈联“峰势凌苍穹,上有烟林封。去天不盈尺,路断心忡忡”,描述了诗人登临绝顶时的所见所感。山峰高耸入云,山顶上的树林被烟雾笼罩。虽然距离天空只有咫尺之遥,但由于道路断绝,诗人仍感到忧虑不安。这里表达了对世俗羁绊的无奈和对自由境界的追求。 尾联“堂空人何在,澹然思无穷。寂寂本心流太空,虚名过耳如松风,惆怅祸乱波流洪。目极征鸿淡淡天,万古消沉向此中”,收束全诗。西林寺廓然堂内空空如也,诗人不禁思考起人生的无常。在这宁静的夜晚,诗人感受到自己内心的宁静与空灵,而那些过去的虚名和纷扰如同风吹过的松涛,已不再重要。然而,面对世事的变幻莫测,诗人仍然感到惆怅不已。最后,诗人望向远处的鸿雁,它们正飞向天际的尽头,那里仿佛是万物消沉的地方。这里的“消沉”,既指生命的终结,又暗示了心灵的解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西林寺廓然堂有怀》是南宋爱国诗人胡宏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末年,即公元1195年左右。当时金国入侵,南宋王朝岌岌可危,胡宏心怀壮志却报国无门,怀着满腔忧国忧民之情写下了这首诗。 在这个时期,胡宏的生活历经坎坷。他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然而,在他青年时期,金兵攻陷汴京,导致北宋灭亡。胡宏家道中落,生活陷入困境。尽管如此,他仍然坚定地投身于抗金事业,期望能用自己的学识和智慧为国家出一份力。然而,由于南宋统治者的昏庸无能,胡宏的才华并未得到重用,这使他倍感无奈和痛心。 这一时期的南宋社会正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金国的入侵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南宋朝廷则偏安一隅,只顾贪图享乐,对国家的安危漠不关心。这种强烈的对比让胡宏深感忧虑和愤怒,也激发了他对国家前途的深深关切。 在这样的背景下,胡宏来到了西林寺,看到了廓然堂的美景。这里的一切都让他想起了自己曾经的豪情壮志,以及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抱负。于是,他挥毫写下了这首《西林寺廓然堂有怀》,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