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圃将成
我爱青山好,衡山镇南极。
连峰叠翠西池西,五峰新亭面相直。
乔岳峥嵘天地中,飘零身寄衡山侧。
衡山之峰七十二,奔走芙蓉尽供职。
紫盖峰头走日东,不朝芙蓉理莫测。
芙蓉峰巅栖白鹤,今人不见双飞翼。
应是赤霄随凤游,远向青田谋雁食。
逍遥九皋鸣闻天,奇踪只许群仙识。
平生苦无适俗韵,置身大禹巡方域。
云舒烟卷试怀抱,月下风前得消息。
四时有酒兼有花,百年无丧亦无得。
尽教人作画图传,杖藜见我看山色。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喜爱那美丽的青山,衡山镇守在南极之地。
连绵的山峰在池塘西边层层叠翠,五峰和新亭相对而立。
雄伟的山岳屹立在天地之间,我却如同飘零落叶寄身于衡山一侧。
衡山的山峰一共有七十二座,那些奔走的芙蓉峰都在履行着职责。
紫盖峰顶太阳缓缓升起,不理会那高高在上的芙蓉峰令人费解。
芙蓉峰顶栖息着一对白鹤,可惜现在的人们已经看不到他们的身影。
或许他们随着凤凰一起遨游在云霄,远远地寻觅着青田雁食。
在九皋之上逍遥自在,只有神仙才能领略他们的奇特踪迹。
我一生都在寻找能融入世俗的方法,仿佛置身于大禹巡访疆域的世界。
云卷云舒之际,我在试着理解自己的内心;月夜之下,我在风中找寻生命的真谛。
四季之中有美酒和鲜花相伴,百年的岁月里我无所追求也无所失去。
让人们尽情地描绘我的画像,用杖藜指引我去欣赏那如画般的山色。
去完善
释义
1. 胡宏:南宋学者,其父为著名哲学家胡安国。
2. 南极:指南方的最远处。这里指衡山。
3. 西池: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庐山设有草堂,旁有一西池。此处借指作者自己拥有的田园。
4. 五峰:即江西庐山的五老峰。这里指胡宏所在的湖南衡山五峰书院。
5. 乔岳:高山。这里指衡山。
6. 飘零身寄衡山侧:形容作者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
7. 七十二峰:传说衡山共有七十二座山峰。
8. 奔走芙蓉尽供职:形容衡山的美丽风光如同供职的官员一般。
9. 紫盖峰:衡山的一座山峰。
10. 日东:太阳升起的地方,指东方。
11. 不朝芙蓉理莫测:紫盖峰位于芙蓉峰东侧,但在日出时看不到芙蓉峰,原因不明。
12. 芙蓉峰巅栖白鹤:指芙蓉峰上曾有白鹤栖息。
13. 赤霄:高空中的红色霞气。这里指凤凰。
14. 青田:指仙人吕洞宾修炼的地方,位于江苏茅山一带。
15. 九皋:沼泽地里的水鸟,比喻隐士。
16. 消息:信息,这里指对自然景色的感悟。
17. 四时有酒兼有花:形容生活富足,四季都有美酒和鲜花相伴。
18. 无丧亦无得:表示无喜无悲的心态。
19. 尽教人作画图传:希望世人都能欣赏到衡山的美丽景色。
20. 杖藜:拄着藜木手杖,形容闲游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小圃将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衡山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对山水自然的热爱和超尘脱俗的情怀。诗人借山水景观表现出自己在纷扰世事中的从容与淡泊,并通过描写衡山的壮丽景色和对山中风物的赞美,展现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世界的超脱态度。全诗以磅礴的气势、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厚的诗意,展现了诗人开阔的视野和深沉的思绪。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小圃将成》是南宋诗人胡宏创作的一首描绘田园风光的诗歌。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61年,正值南宋时期。
在南宋时期,由于金兵入侵和战乱频繁,许多文人墨客被迫离开繁华的城市,来到乡村隐居。胡宏作为当时的著名学者和诗人,也不例外。在这个时期,他的人生际遇充满了波折。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如愿以偿地进入仕途。后来,他在乡村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研究学术问题,过着宁静的田园生活。
在这一时期,南宋社会逐渐从战乱中恢复过来,农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胡宏在乡村生活的过程中,亲眼目睹了农民辛勤耕耘的景象,对田园生活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因此,他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劳动人民的赞美。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