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吴卫道
学业应须见本根,语言无用苦评论。
醇醪自昔怀公瑾,药石谁今识孟孙。
凭仗嬉游试功力,隄防色厉却淫昏。
临岐大愧无相赠,聊写芜词示法门。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学习应该掌握根本,语言不应过度批评。
自古怀念美酒如周瑜,如今谁能像孟孙那样分辨药物与石头?
借助娱乐来测试能力,警惕看似严厉实则昏庸的人。
面临分别很遗憾没有可以赠送的东西,姑且用这首诗向你展示学习方法。
去完善
释义
1. "学业应须见本根":"学业"指儒家之道的学习;"应须"表示应该需要;"见本根"是指看到事物的根本或本质。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习儒家之道应该注重理解其根本原理。
2. "语言无用苦评论":"语言"指关于学问的谈论;"无用"是说这些谈论并无实际意义;"苦评论"是对议论的苦衷表达。这句话意思是对于无关实质的学理性讨论,不必过于关注。
3. "醇醪自昔怀公瑾":"醇醪"是美酒之意;"自昔"是从前;"怀公瑾"是怀念周公瑾的意思。这句话赞美周公瑾的风采,借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4. "药石谁今识孟孙":"药石"是治病的药物与砭石;"谁今"是今天有谁;"识孟孙"是了解孟子及其主张的人。这句话表达了在今天能够理解孟子学说的人不多,意味着真知的稀缺。
5. "凭仗嬉游试功力":"凭仗"是依赖,凭借;"嬉游"是游戏,游玩;"试功力"是检验一个人的真实能力。这句话是说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检验自己的学问水平。
6. "隄防色厉却淫昏":"隄防"即堤坝,这里用来比喻自我约束;"色厉"指的是表面上严肃;"淫昏"是过分沉迷。这句话警示人们要注意自我克制,防止过分沉迷于声色犬马。
7. "临岐大愧无相赠":"临岐"是在分别之际;"大愧"是非常惭愧;"无相赠"是没有东西可以赠送。这句话是说自己没有什么可以送给即将分别的朋友,感到十分羞愧。
8. "聊写芜词示法门":"聊"是勉强,略微;"写"是书写;"芜词"是浅薄的言辞;"示法门"是传授佛法的途径和方法。这句话表示作者虽然才疏学浅,但仍愿意将自己的感悟告诉朋友,以求共勉。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别吴卫道》是南宋诗人胡宏的一首离别诗。在这首诗中,胡宏以其独特的见解和感悟,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学问的深入理解。首联“学业应须见本根,语言无用苦评论”,揭示了学术研究的根本在于抓住本质,而非在语言的表层进行无谓的争论。接着颔联以“醇醪自昔怀公瑾,药石谁今识孟孙”举例说明,对学问的理解需要像周公瑾那样深入了解内在品质,而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就像药物和石头的关系一样,药物用来治病救人,而石头则没有这个作用。颈联“凭仗嬉游试功力,隄防色厉却淫昏”则是告诫友人既要通过嬉游来考验自己的能力,也要警惕那些看似严厉但实际上却可能导致错误的事物。尾联“临岐大愧无相赠,聊写芜词示法门”则表达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的愧疚之情,只能写下这些不成章法的诗句,作为通向学问之门的指引。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别吴卫道》这首诗是南宋著名学者、文学家胡宏(1105-1161)于1140年左右创作的。当时南宋朝廷正面临着金兵的侵略,而胡宏因忠诚正直而受到排斥和打压。在艰难的时局下,他与友人吴卫道别离,感慨万分,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离别诗。
在这首诗的创作时期,南宋政权刚刚建立不久,正积极寻求恢复中原,抵抗金兵南侵的策略。然而,由于朝廷内部的纷争和腐败,国家未能实现统一大业。胡宏作为一位忠诚爱国的文人,他积极呼吁改革政治,发展经济,提高国防实力。然而,他的主张并未得到统治者的重视和支持,反而遭受排挤和迫害。
在这一时期,胡宏一方面忍受着个人命运的坎坷,另一方面忧虑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安危。他在与友人告别之际,以诗寄情,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和对国家的担忧。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在特殊时期的离愁别绪,更展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