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披襟

标题包含
披襟
小小池台亭榭,披襟风月清明。 不向情边造作,知音遍满乾坤。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胡宏(1105-1161),字仁仲,号五峰居士,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他是南宋湖湘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朱熹、张栻并称“东南三贤”。 胡宏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他的父亲胡安国是著名的学者和官员...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小小的水池和亭子,敞开胸怀欣赏清明时的美好景色。 不去感情化地创作,我的知音遍布整个天地。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披襟:敞开衣襟,表示心情舒畅。 2. 小小:指规模不大。 3. 池台亭榭:水池边的楼台亭子,泛指园林建筑。 4. 风月:风和月,这里指美景。 5. 清明:清朗明丽,形容景色宜人。 6. 不向情边造作:不因为感情而矫情做作。 7. 知音:了解自己的人,这里的知音指的是广大读者。 8. 遍满乾坤:遍布整个世界,指作品广泛流传。
去完善
赏析
《披襟》是南宋诗人胡宏的一首词。胡宏的词风雄浑奔放,颇有辛弃疾的豪放之风。在这首《披襟》中,作者通过对“小小池台亭榭”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披襟是指敞开衣襟,在这里象征着诗人坦荡的胸怀和豪放的性格。 “披襟风月清明”,诗人以清明的风月为背景,表达了自己在清明时节的心境。这句词表达了诗人在清明时分,面对美好的自然景色,心中充满豪情壮志,不禁敞开衣襟,尽情地享受这美景。这种情感正如杜甫的《春望》中所写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虽然国家残破,但诗人仍然热爱生活,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 “不向情边造作,知音遍满乾坤”,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诗人认为,人的感情是自然的流露,不需要刻意去营造。只要心中有知音,就能感受到世间的美好。这种人生态度与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然。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披襟》是南宋诗人胡宏所作。这首诗歌创作于南宋末年,正值金国入侵、蒙古势力崛起的历史时期。胡宏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然而,在宋金战争中,胡宏失去了家园,流离失所。这些人生经历使他深切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世的沧桑。 在这段时间里,胡宏目睹了国家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他立志要振兴国家,为国家建功立业。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他的理想并没有实现。在这种背景下,胡宏创作了《披襟》一诗,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