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法轮寺

标题包含
题法轮寺
春色初收夏气清,路分松桧入峥嵘。 深盘岣嵝千峰下,远抱潇湘一线明。 大众总迷身在处,三关除却道方平。 山林若是有情住,何异红尘争利名。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胡宏(1105-1161),字仁仲,号五峰居士,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他是南宋湖湘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朱熹、张栻并称“东南三贤”。 胡宏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他的父亲胡安国是著名的学者和官员...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春天景色刚过,夏天清爽来临, 道路穿越松树和桧木,进入雄伟的山峰。 在山谷中的岣嵝山下,远方湘江如线般清晰。 大多数人都在迷茫自己的位置,只有通过三道关卡,才能找到平坦的大道。 如果山林也有感情,住在其中, 那么它与红尘中的人们争夺名利又有什么区别呢?
去完善
释义
1. 法轮寺: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 2. 春色初收:指夏天将至,春天已经结束。 3. 夏气清:夏天的气息清爽宜人。 4. 松桧:松树和桧树,此处指法轮寺周边的树木。 5. 峥嵘:形容山势险峻。 6. 深盘:指山路蜿蜒曲折。 7. 岣嵝:指湖南衡山的岣嵝峰,相传为舜巡狩南岳时所筑。 8. 千峰:泛指周围的群山。 9. 远抱潇湘:指远方环抱的湘江,潇水。 10. 三关:佛教中的三关,即生死关、烦恼关、无明关。 11. 道方平:指修行佛法的道路平坦畅通。 12. 山林:指法轮寺所在的自然环境。 13. 红尘:指繁华俗世。 14. 利名:名利,指世俗追求的物质利益和名誉地位。
去完善
赏析
《题法轮寺》是南宋诗人胡宏的一首描绘法轮寺风景的诗。首联“春色初收夏气清,路分松桧入峥嵘”描述了春天离去、夏天来临时的清新景象,以及沿着小路两旁的松树和桧树,进入山中的崎岖道路。颔联“深盘岣嵝千峰下,远抱潇湘一线明”,诗人以深沉的地势描写了岣嵝山下的景色,又从远处眺望到湘江上的明亮景色。颈联“大众总迷身在处,三关除却道方平”中,诗人指出人们常常迷失在所处的环境中,只有过了三关,才能达到道路的平坦。尾联“山林若是有情住,何异红尘争利名”则表达了如果居住在山林中的人对名利有贪念,那么他们的处境与红尘中追求名利的人们并无二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风光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于人生态度的哲学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法轮寺》是南宋诗人胡宏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述了法轮寺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佛教信仰的敬意以及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这首诗的创作时间。胡宏生活在南宋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诗歌创作的年代,正值宋金对峙时期,社会动荡,民生疾苦。 在创作这首诗时,胡宏可能正身处家乡湖南,当时他的人生际遇比较坎坷。胡宏早年丧父,家境贫寒,但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立志报效国家。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的仕途并不顺利,多次科考不第,直至晚年才获得一官半职。这种人生经历使他对宗教产生了浓厚兴趣,寻求心灵的慰藉。 与此同时,同时间段内与作者有关的时代的背景知识也值得提及。这个时期,中国佛教的发展进入了鼎盛阶段,尤其是禅宗和净土宗尤为盛行。佛教作为一种宗教信仰,在当时社会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人们通过禅修、礼佛等方式寻求精神的寄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胡宏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写下了许多赞美佛教的诗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