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新定至钱塘喜见孙观书记
桐江㧑袂蚤三年,把臂重来讲旧篇。
陌上风尘成底事,鬓边霜雪但悠然。
虬蟠我亦思沧海,鹗荐初方上碧天。
忍把离杯又抛掷,别愁纷泊满春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三载时光匆匆过,双手紧握再探讨古篇。
尘土飞扬至何事,发间霜雪悠然存。
盘虬卧龙思大海,鱼跃鸢飞向长空。
暂且忍受别离酒,春烟之中满是离别愁绪。
去完善
释义
《罢新定至钱塘喜见孙观书记》是南宋诗人张伯玉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注释如下:
1. 罢新定至钱塘:从新定(今浙江衢州)到钱塘(今杭州)。
2. 张伯玉:南宋诗人,曾任新定太守。
3. 桐江:指桐江派,是南宋中叶以后的一个重要文学流派。
4. 㧑袂:挥手告别。
5. 蚤:通“早”,早早地。
6. 讲旧篇:谈论过去的经历。
7. 陌上风尘:指旅途中的辛苦。
8. 成底事:成为怎样的事。
9. 悠然:轻松自在的样子。
10. 虬蟠:像龙一样盘踞,比喻才能出众。
11. 沧海:大海,这里比喻广阔的天地。
12. 鹗荐:荐鹗,推荐贤能之士。
13. 方:才。
14. 抛掷:舍弃。
15. 别愁:离别时的忧愁。
16. 纷泊:纷乱飘散。
17. 春烟:春天的烟雾,这里指春天美好的景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与友人久别重逢的喜悦中,不禁感叹时光荏苒、世事如梦。首联通过回忆往昔,展现了两人深厚的友谊;颔联则感慨岁月蹉跎,风吹霜打,却悠然自得;颈联表达出诗人虽然身处困境,仍怀抱远大理想的信念;尾联则是临别之际,将离别的悲伤化作对美好未来的期许。全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展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罢新定至钱塘喜见孙观书记》这首诗为宋代诗人张伯玉所作。创作于宋神宗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在这段时间里,张伯玉任职地方官员,颇有政绩。由于朝政腐败、官场黑暗,张伯玉对现实极为不满,期望有贤能的领导者能够整顿国家政治,使百姓安居乐业。
诗中表达了作者与孙观书记相见时的喜悦心情。孙观时任杭州通判,是个正直敢言的人,在地方上广施德政,治理有方,颇受百姓爱戴。张伯玉在与孙观交流后,深感他的才干和品行都是朝廷需要的良材,故而写下这首诗来表达敬仰之情以及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