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狗子无佛性

标题包含
狗子无佛性
狗子佛性无,老蚌吐明珠。 西川鸣杜宇,江南啼鹧鸪。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狗儿天性率真,老蚌吐露珍宝。 西边江河唤起杜鹃,江南田园传来鹧鸪。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狗子:狗的俗名,这里指一般的家狗。 2. 无佛性:佛家认为众生皆有佛性,但因习气、业障使然,使得部分众生无法认识到自己的佛性。狗子通常被认为不具备理性思考能力,因此“无佛性”表示狗子未能觉醒、发现其内在的真如本性。 3. 老蚌吐明珠:比喻年老的人或有德行的人显露才华或显示内在的优良品质。这里的“老蚌”指的是年老的蚌,“明珠”是蚌体内的珍贵宝珠。 4. 西川:地理名词,指的是四川西部地区。 5. 鸣杜宇:杜宇,又称杜鹃鸟,代表春天的到来和思归之情。此处描述的是在四川西部地区有杜鹃鸟叫。 6. 江南:地理名词,泛指长江下游地区。 7. 啼鹧鸪:鹧鸪,也叫山鸪鸠,它的叫声传达着悲凉的氛围。此处描述的是在江南地区有鹧鸪鸟叫。
去完善
赏析
《狗子无佛性》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僧释心道所创作的一首表达禅宗哲理的诗。诗中,作者以狗子和老蚌作为比喻,形象地阐释了佛性的存在和表现。同时,通过描绘西川的杜鹃鸟和江南的鹧鸪鸟,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多样性。 首句“狗子佛性无”,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性的理解。在禅宗哲学中,佛性是指众生具有成佛的潜在可能。而诗人认为,即使是看似愚钝的狗子,也具备这种佛性。这里的“无”并非指佛性的缺失,而是强调狗子佛性不被世俗观念束缚,自然展现。 次句“老蚌吐明珠”,诗人将老蚌比喻为有德行的长者,将明珠比喻为珍贵的智慧。这句诗意味着经过岁月磨砺的老蚌,最终能散发出如同明珠般的智慧光芒。这与禅宗提倡的顿悟、破执的修行理念相吻合。 三、四句“西川鸣杜宇,江南啼鹧鸪”,诗人运用杜宇和鹧鸪两种来自不同地域的鸟类形象,展现出自然界生物丰富多彩的生命形态。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生灵的爱护之情,又借此传达出禅宗包容万象的哲学思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在公元9世纪的中国,也就是晚唐时期,诗人杜牧以一首《秋夕》描绘了战争背景下长安城的风貌。这首诗创作于唐朝中期,当时皇帝为唐懿宗。此时唐朝国力已大不如前,政治腐败,藩镇割据,中央政权日益衰弱。然而,皇帝却沉湎于奢侈享乐之中,未能改革图新,导致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 诗人杜牧曾先后任监察御史、礼部侍郎等职,但终因直言敢谏,不为权臣所容而被外放。他对国家的现状忧心忡忡,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文揭示社会问题,唤醒民众关注国家命运。他的这首《秋夕》便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