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二年复僧作偈
不挂田衣著羽衣,老君形相颇相宜。
一年半内闲思想,大底兴衰各有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宣和:北宋皇帝徽宗的年号,即1019-1125年;
2. 复僧:指重新任命为僧人的人;
3. 释心道:北宋时期的僧人;
4. 不挂田衣著羽衣:意指不再做田舍郎而穿起羽衣成为道士;
5. 老君:古代对道士的尊称;
6. 形相:指外貌、相貌;
7. 颇相宜:很适合;
8. 一年半内:此处指短时间内;
9. 闲思想:指静心思考;
10. 大底:大概、大致;
11. 兴衰各有时:指盛衰得失都有一定的时间周期。
去完善
赏析
《宣和二年复僧作偈》是南宋诗人释心道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对比僧人与道士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首联“不挂田衣著羽衣,老君形相颇相宜”,形象地描绘了诗人从僧人变为道士的过程。其中,“田衣”是指僧人的袈裟,而“羽衣”则是道教神仙所穿的衣裳。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摆脱世俗束缚,追求心灵自由的意愿。
颔联“一年半内闲思想,大底兴衰各有时”,则揭示了诗人对于人生兴衰的看法。在这一年半的时间里,诗人经历了从僧人到道士的转变,这一过程让他深刻地体会到人生的起起伏伏,并认为一切都是自然规律的体现。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在公元1120年左右的宣和二年,是北宋时期的一个关键时期。当时的皇帝宋徽宗赵佶在位,他热衷于文艺,但在政治上却软弱无能,导致了北宋末年的社会动荡和政治危机。
诗人释心道生活在这个时期,他的诗才横溢,但因世事无常,他曾一度被迫还俗,后在宣和二年得以恢复僧籍,于是创作了这首《宣和二年复僧作偈》。这首诗表达了他对人生命运的感慨和对佛法的深刻理解。
在这一时期,佛教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受到了许多文人士大夫的崇敬。然而,随着政治腐败和社会矛盾的加剧,一些僧人也开始背离教义,追求世俗的名利地位,这也使得释心道等人更加坚定了坚守信仰的决心。
这首诗就是释心道在宣和二年的背景下,通过回顾自己的人生经历,表达了对佛法的坚定信仰以及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