麾蚊
烟驱扇击手频挝,奈尔传呼又满衙。
我醉不眠君不去,下帷高枕任喧哗。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烟雾驱散,扇子拍打着手掌,频繁地发出声响,无奈的是,传唤的声音又在衙门里回响。我沉醉得无法入睡,而你没有离开,放下帷幕,高枕无忧,任凭外面的喧闹声。
去完善
释义
【麾】挥舞,驱赶。
【刘】指刘氏,此处指唐代诗人李商隐。
【烟驱】用烟雾驱散蚊虫。
【扇击】挥扇拍打蚊子。
【手频挝】用手频繁地拍打。
【奈尔】奈何,无奈。
【传呼】传达呼唤的声音。
【满衙】形容官员聚集的场面。
【我醉】诗人自我描述自己醉酒的状态。
【不眠】无法入睡。
【君不去】指蚊子依然在身边飞来飞去。
【下帷】放下帷幕,表示休息或避嫌的意思。
【高枕】枕着枕头。
【任喧哗】任凭外面的喧闹声。
去完善
赏析
《麾蚊》是诗人李刘表达与蚊虫抗争以及自己对生活态度的一首五言诗。首句“烟驱扇击手频挝”描绘了诗人应对蚊虫侵扰时的狼狈景象,通过使用烟雾、扇子和手动驱赶的方式,体现出诗人无奈而又积极的对抗态度。次句“奈尔传呼又满衙”则传达了尽管在努力抵抗,但喧嚣的蚊虫声仍然充斥于耳,反映出诗人面对困扰的无力感。第三句“我醉不眠君不去”描述了诗人因为蚊虫的干扰而心烦意乱,以至于借酒消愁都无法入睡,此句中的“君”可以理解为诗人对蚊虫的戏称,暗示了对它们的厌恶。最后一句“下帷高枕任喧哗”则是诗人展现豁达的人生态度:尽管周遭环境嘈杂混乱,但选择放下内心的烦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种种困扰。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充分展示出诗人在面对困境时依然能保持良好心态的品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麾蚊》是明朝诗人李刘创作的一首诙谐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正值明朝中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较为繁荣。
在这期间,李刘的仕途并不顺利,他多次科举失利,未能进入官场。然而,这也使他有机会深入了解民间生活,关注民生疾苦。在他的诗歌中,可以看到他对百姓的同情和对现实的不满。
在《麾蚊》这首诗中,李刘以诙谐幽默的手法描绘了他在夏日夜晚挥扇驱赶蚊虫的场景。虽然这是一首描绘日常生活的诗歌,但其中也透露出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讽刺。当时的明朝官场腐败严重,官员们只顾个人享乐,不顾百姓死活。李刘通过对驱赶蚊虫的描述,表达了他对这种现状的不满和批判。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