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尚书八十
宝唐佳气夜充闾,八十尚书古所无。
勘破赵州行脚案,展开老子出关图。
五房孙各了官事,千户侯封食税租。
若问蹯溪钓渔叟,先生应道没工夫。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宝唐繁荣的夜晚,八十岁的尚书是前所未有的。看破了赵州的行脚案,展开了老子的出关图。五个房子里的孙子都完成了公务,千户侯收到了税收。如果你想问蹯溪的钓鱼老人,他会说没空。
去完善
释义
1. 宝唐:指唐朝,因为唐朝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所以被称为“宝唐”。
2. 佳气:美好的气象,这里用来形容唐朝的繁荣景象。
3. 充闾:充满门庭,表示非常热闹。
4. 八十尚书:指年届八十的李尚书,古代很少有活到这个年纪的人。
5. 勘破:看破,理解。
6. 赵州:指唐代的赵州桥,位于现在的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
7. 行脚案:指赵州桥的故事,据说赵州桥是鲁班设计建造的,后来张果老和柴荣两个人骑着毛驴和推着独轮车过桥,桥面被压得摇摇晃晃,但是最后却安然无恙。
8. 老子:指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他的名字叫李聃。
9. 出关图:指老子西出函谷关的传说。
10. 五房孙:指李尚书的五个孙子。
11. 了官事:完成了科举考试,成为官员。
12. 千户侯:封建时代的一种封号,通常是指有封地的诸侯。
13. 封食税租:指被封赏的土地上的税收。
14. 若问:如果问起。
15. 蹯溪:指现在的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
16. 钓渔叟:指垂钓的老人。
去完善
赏析
庆尚书八十》是宋代诗人李刘为祝贺一位年逾八十的尚书而作。诗中通过描绘丰富的意象,赞颂尚书的品德、智慧和成就。在赏析此诗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首联:“宝唐佳气夜充闾,八十尚书古所无。”以唐朝盛世的景象为背景,表现出老尚书显赫的地位和声望。“夜充闾”象征其家族的繁荣昌盛,“八十尚书古所无”则强调他年纪虽高,却仍身居高位,这在我国历史上非常罕见。
2. 颔联:“勘破赵州行脚案,展开老子出关图。”赞扬老尚书智慧非凡,参透世事。“赵州行脚案”典出禅宗公案,暗示其已领悟佛理真谛;“老子出关图”则意味着他以道家思想为指导,实现人生的超脱与解脱。
3. 颈联:“五房孙各了官事,千户侯封食税租。”描述老尚书的家族子孙遍布官场,尽享荣华富贵。“五房孙”指其家族成员众多,各自在官场有所建树;“千户侯封食税租”表明他们享有丰厚的土地和税收。
4. 尾联:“若问蹯溪钓渔叟,先生应道没工夫。”借钓鱼翁之口,表达老尚书超然物外的心态。“蹯溪钓渔叟”意指隐逸的高士,这句意味着当问及老尚书关于功名之事时,他会淡然回答,已不再关心世俗纷扰。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庆尚书八十》是南宋诗人李刘为祝贺尚书贺韬先生八十大寿而作的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绍兴年间(公元1131-1162年)。
在这个时期,李刘以文学和政治才华闻名,曾任国子监祭酒、礼部侍郎等官职,积极参与政治事务。然而,南宋时期政局动荡,金兵南侵,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李刘也经历了多次贬谪和流放。这些人生经历使他对国家民族命运有着深刻的认识,也对家庭亲情的珍视有了更深的体会。
在南宋绍兴年间,由于南宋朝廷对金政策的调整,国家局势相对稳定,经济逐渐恢复。这一时期,儒家思想得到重视,儒家经典的研究和教育成为士人关注的焦点。作为儒家的忠实信徒,李刘对儒学经典有着深厚的研究,这使他更深刻地体会到家庭亲情的重要性和对个人成就的影响。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