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翁权县
昴宿腾辉落建溪,鸳鸿兄弟步云梯。
暂收鸾翼来栖棘,聊鼓牛刀为割鸡。
三月鸣琴初布政,万家磨石拟镌题。
情知百里难淹骥,行看天书下紫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天空中的星星闪烁着光辉,如同凤凰降落到了溪流之上,像是那些胸怀大志的兄弟们正在一步步地走向青云之巅。他们暂时收起翅膀,仿佛是为了在荆棘之中找到一个栖息的地方。只是简单地拿出自己的本领,就像是在用一把牛刀切鸡肉一样轻松自如。
阳春三月里,悦耳的音乐响起了,开始政令的实施。所有的家庭都在磨石头,准备在上面镌刻一些重要的信息。大家都明白,即使是一百里的路程也不能阻挡良驹的前进。而在这个时候,天子的诏书也将从紫泥砚中传出。
去完善
释义
1. 昴宿:二十八宿之一,是天空中的著名星团。这里用来象征人才辈出。
2. 建溪:水名,位于福建北部。
3. 鸳鸿:喻指德行高尚的贤人志士。
4. 鸾翼:比喻文人墨客的高雅风采。
5. 棘:泛指草木丛生之地,这里指代寿翁任职的地方。
6. 聊鼓牛刀为割鸡:意谓才学之士屈居小县,如屠龙之技而用于宰鸡。
7. 三月鸣琴:出自《礼记·乐记》:“故闻其声而知其风,察其风而知其志,观其志而知其德,盛其志而成其为音。是故先王有上下之乐,而未有制焉。五帝殊时,不相沿乐,三王异世,不相袭礼。”这里是称赞寿翁治理有方,使全县安定和谐。
8. 万家磨石拟镌题:意思是百姓安居乐业,繁荣昌盛,共同庆祝寿翁的政绩。
9. 百里难淹骥:意指寿翁的才能难以在小地方施展,终将得到更高的任命。
10. 天书下紫泥:天书,皇帝的诏书;紫泥,皇帝封官的泥印。这里表示寿翁的才能将得到皇帝的赏识和重用。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寿翁权县的诗。诗人以比喻和象征手法,描绘了寿翁的形象和品质。同时,也表达了对其事业成就的赞美和对未来美好前景的期待。
首先,诗人用“昴宿腾辉落建溪”来形容寿翁的地位和声誉。这里的“昴宿”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昴宿,象征着高贵的地位和尊荣的象征。而“建溪”则是指建溪流域,这里是寿翁的发迹之地,也是他展示才华的舞台。这种比喻形象地展示了寿翁的高尚品质和卓越才能。
接着,诗人用“鸳鸿兄弟步云梯”来形容寿翁的人际关系和道德品质。这里的“鸳鸿兄弟”指的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和同事,他们携手共进,共创辉煌。而“步云梯”则意味着他们在事业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如同攀登云端的天梯一般。这种比喻形象地展示了寿翁的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
然后,诗人用“暂收鸾翼来栖棘,聊鼓牛刀为割鸡”来表达寿翁的谦逊和敬业精神。这里的“鸾翼”是凤凰翅膀的比喻,象征着寿翁的才华和实力。而“栖棘”则是比喻寿翁暂时收敛自己的才华,低调行事。“牛刀为割鸡”则意味着寿翁虽然实力强大,但对工作仍然一丝不苟,兢兢业业。这种比喻形象地展示了寿翁的谦虚谨慎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紧接着,诗人用“三月鸣琴初布政,万家磨石拟镌题”来描述寿翁的政绩和社会影响。这里的“鸣琴初布政”是说寿翁在三个月的时间里,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成功地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赢得了百姓的认可和赞誉。而“万家磨石拟镌题”则意味着寿翁的政绩深入人心,成为了人们传颂的佳话。这种描绘形象地展示了寿翁的治国安邦之才和民众对他的高度认可。
最后,诗人用“情知百里难淹骥,行看天书下紫泥”来表达对他未来的期待和祝愿。这里的“百里难淹骥”是比喻寿翁的才华和实力无法被埋没,他的成功只是时间问题。而“天书下紫泥”则意味着皇上的诏书将很快降临,赐予他更高的荣誉和地位。这种表达形象地展示了诗人对寿翁的美好祝愿和热切期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寿翁权县》是南宋诗人李刘的一首七言律诗,创作于公元1234年前后。这个时期,南宋正处于蒙古帝国侵略的危机之中,国家内外交困,民不聊生。
李刘生活在这个时代,他的生平事迹和人生经历都与这一时期的动荡局势密切相关。他曾担任过知州、知府等地方官员,对民生疾苦有深切体会。在诗歌中,他表达了对百姓困苦生活的关切,同时也反映了南宋知识分子在民族危亡之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南宋社会的矛盾和冲突。一方面,统治者对内压迫百姓,对外妥协求和,导致国家积贫积弱;另一方面,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渴望得到解放。这种社会状况使李刘产生了强烈的忧患意识,他希望通过诗歌唤起人们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从而激发人们为民族生存而奋斗的勇气。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