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
湘江贯地维,衡岳生人杰。
谁遣益州星,暂伴峨眉月。
初度庆今朝,绣斧双龙节。
为国罩嘉鱼,趣觐黄金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湘江贯穿大地,衡山孕育着众多杰出的人才。
是谁派遣了来自益州的星星,暂时陪伴在峨眉山的月亮身边呢?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庆祝生日,如同双龙节一般有着吉祥的意义。
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他们怀着敬意向着黄金般的皇宫进发。
去完善
释义
1. 湘江:湖南省的主要河流,流经长沙、株洲、湘潭等城市。
2. 衡岳:即南岳衡山,位于湖南衡阳境内。
3. 益州:中国古代的一个地理区域,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四川省和重庆市一带。
4. 峨眉:峨眉山,位于四川乐山市境内。
5. 绣斧:指官员的仪仗,这里指的是皇帝的使臣。
6. 双龙节:古代的一种信物,表示皇帝的信任。
7. 嘉鱼:一种美味的鱼类,此处用作象征美好的事物。
8. 趣觐:快速拜见。
9. 黄金阙:指皇宫。
去完善
赏析
《生查子》是唐代诗人李刘创作的一首描绘湘江与衡岳壮丽景象的诗词。首联“湘江贯地维,衡岳生人杰”以湘江贯穿南北的地域特点以及衡山孕育出的杰出人才开篇,为整首诗奠定了气势磅礴的基调。
颔联“谁遣益州星,暂伴峨眉月”则巧妙地将益州的灿烂星空与峨眉山的明月相互映衬,营造出一幅浩渺宇宙的画卷。作者用这一比喻表达了五湖四海的英雄豪杰共同辉映的寓意。
颈联“初度庆今朝,绣斧双龙节”描述了庆祝活动的高潮。其中“初度”一词用来庆祝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而“绣斧双龙节”则是古代一种象征着权力与尊荣的节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昌盛的美好愿望。
尾联“为国罩嘉鱼,趣觐黄金阙”意为为了国家,愿意披星戴月地去捕捉那些美好的事物,并且向往那辉煌的黄金宫阙。这句诗抒发了诗人渴望为国家贡献力量的热情和壮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生查子》是南宋诗人李刘的一首词。这首词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156年,正值南宋中期。在南宋时期,中原沦陷,朝廷偏安江南,面临着严重的内外压力。在这种背景下,李刘作为一名文人,对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人生感慨有着深刻的体会。
李刘在当时的社会地位较高,曾任国子监祭酒、秘书少监等职,但他并未因权贵而迷失自我。他在官场上的经历使他看清了人性的复杂和世事的无常,这也为他创作《生查子》提供了灵感。在这首词中,他以山、水、花、柳等自然景物为载体,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在这个时代,南宋文人在面对国家和民族危亡之际,纷纷投身于抗金事业,试图挽救国家的命运。李刘也不例外,他虽身处官场,但对国家的担忧始终萦绕在心头。这种忧国忧民的思想在他的词作中得到了体现,使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历史内涵和人文关怀。
去完善